第一百六十五章 如果陳平安在這裡(第2/8 頁)
時連同三支簪子一起留給李寶瓶了,對此陳平安當然不會覺得心疼。
一對山水印,還有那枚意義重大的“靜心得意”印。
以及陸姓年輕道長,寫有藥方的那幾張紙,為了練字的關係,陳平安依然會時不時拿出來翻翻看看。
至於那塊長得像是銀錠的小劍胚,據說跟中土神洲的穗山有關,異常雪亮,夜間光可照人。
不過如今揹簍裡,有些東西是陳平安沒有想到的。
除了崔瀺不知何時寫好放入揹簍的一封信,還有兩幅春聯,一個福字。崔瀺再信上說這是學生的一點心意,還望先生笑納,放心,字就只是字,沒有算計。
以此可見,崔瀺不但早就想好了要返回大隋京城,甚至連他陳平安會下定決心,他這個學生都已經算準。
對此陳平安是有些後怕的,只是一樣沒辦法說什麼。
除此之外,揹簍裡還有兩幅字帖,《青山綠水帖》,內容也寫得文縐縐的,這幅字帖寫得比較正兒八經,還有一幅就很符合崔瀺的荒誕性格了,叫《先生請多放點油鹽帖》,全是在埋怨陳平安的摳門吝嗇。
字寫得……陳平安說不上門道,就是覺得確實好,賞心悅目,光是看著字帖,就像站在那條行雲流水巷。
一路上,青衣小童繼續絮絮叨叨,完全不知疲倦。
粉裙女童就乖巧地跟在陳平安身後,還揹著崔瀺的那個書箱,不管陳平安怎麼勸說,小丫頭就是死活不敢將任何一樣東西,放入他揹簍裡。
陳平安回頭一想,記起她是不知活了幾百年的火蟒,又不是李寶瓶,不會累的。
一想到這個,少年就恨不得轉頭走上一步,就能夠直接走到新山崖書院的學塾外,他站在牆角那邊,看著李寶瓶他們高高興興聽著先生講課,沒有受人欺負,過得很好,讓他陳平安知道哪怕自己不在他們身邊了,也過得很好,更好。
陳平安深呼吸一口氣,開始默默走樁。
————
新山崖書院,如今成了大隋京城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幾乎所有世族豪閥都在議論此事,隔岸觀火,極有意思。當然身處風波之中的那幾個家族,絕對不會覺得有趣。比如楠溪楚家,京城上柱國韓府,還有懷遠侯府,這些個家族的老人們就都心情不太好,每天上朝的時候,一個個臉上烏雲密佈。
大隋重文不抑武,可武人在朝野上下,到底還是不如文人雅士吃香。
大隋的言官清貴且勢大,最近朝堂上很熱鬧,御史臺和六科給事中們,各抒己見,紛紛就書院學子打架一事,各自站隊,言語措辭那是一點不客氣,既有為韓老上柱國、懷遠侯爺那幾位打抱不平的,說那些個外鄉學子出手狠辣,沒有半點文人風雅,也有抨擊這些黃紫公卿們管教無方,那些從大驪龍泉遠道而來的孩子並無過錯,總不能讓人欺負了還不還手吧。然後就又有前者反駁,怎麼叫欺負了,讀書人之間的言語爭論,再平常不過,如何上綱上線到欺負二字?為此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舉例歷史上那些個著名辯論,少不得要順帶推崇幾句南澗國的清談之風,後者亦是不願服輸,針鋒相對,一一駁斥。
這樁引來無數矚目的京城風波,起始於書院一間學舍四個孩子間的爭執,後來一個名叫李寶瓶的外鄉小姑娘,手持利器打傷了人,其中被揍的一個孩子剛好是懷遠侯爺的寶貝兒子,而懷遠侯與楠溪楚家是親家,楚家的嫡長孫是這一屆書院的翹楚,十六歲,素有神童美譽,是大隋公認的君子之器。
這位長大後不負眾望的楚氏長孫,聽說後並未第一時間露面,但是他的兩個書院同窗好友,韓老上柱國的幼孫,以及大隋地方膏腴華族的一位年輕人,去找那個小姑娘的麻煩,當然不會動手,但是出言不遜是確有其事,湊巧給小姑娘的同鄉林守一撞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