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籠中雀 第五十七章 養劍葫(第3/4 頁)
窮親戚,怎麼,有人例外啊?!好,就算某人例外,就能看不起人啊?”
直來直去。
這就是風雷園劉灞橋的本性本心。
陳松風滿臉苦澀。
老管事低下頭喝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陳對愣了一下,微笑道:“有道理。”
這下子輪到劉灞橋有些不適。
陳對放下把手中籍書放在桌上,打算出門透透氣,薛管事當然要盡到地主之誼,只不過被這位陳氏女子婉言拒絕。
陳對走出衙署偏廳,站在走廊裡往遠處望去。
衙署大堂外有座佔地不小的廣場,有一座牌坊正對著大門,寫著一個大大的古體字,山嶽的嶽,上丘下獄。這並不罕見,每一座世俗王朝和邦國都按律,在轄境內敕封五座山為五嶽,東南西北中,山門必然會有開國皇帝御筆親題的兩個字,那個榜書嶽字,也必然是以古體寫就。
後世文人騷客和修士仙師,對此解釋千百種,至於真正的緣由,恐怕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
陳對看到一大一小兩個背影,坐在牌坊的白石臺階上竊竊私語。
她猶豫了一下,緩緩行去。為了落下一個偷聽的嫌疑,陳對在走上兩人身後臺階的時候,就故意輕輕咳嗽一聲,不曾想兩人一個說的起勁,一個聽得認真,彷彿對陳對的出現渾然不覺。陳對對此也不以為意,她大大方方坐在臺階的最遠處,雖然她閒散隨意而坐,但是坐姿無形中散發出來的韻味,仍然給人一種端正感覺。
一大一小,用的是東寶瓶洲的正統雅言官話,陳對聽得懂,否則她也不會來到這座小鎮,只不過說起來比較生澀,所以與陳松風劉灞橋一路行來,就很沉默寡言,當然她不想說話的主要理由,還是覺得跟陳松風劉灞橋說不到一塊去,不願意開口。
劉灞橋表面上玩世不恭,但骨子裡專注於劍道,看似有趣其實乏味,陳松風則一心重振家風,看似質樸其實多思,兩位所謂的東寶瓶洲頂尖俊彥,都跟她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就是如此。
少年瞥了眼約莫比自己大十歲的女子,印象實在一般。
陳對安安靜靜坐在那裡,沒有開口說話的跡象。
不過之前驚鴻一瞥,發現小女孩捧著一隻光澤晶瑩的翠綠葫蘆,陳對眼光何其老辣,一看就知道不是俗物。
衣衫富貴的少年和瓷娃娃似的精緻小女孩,正是泥瓶巷宋集薪和正陽山陶紫。
宋集薪之前和宋長鏡去李宅慰問,一眼看到小丫頭就喜歡上了,因為他從小就喜歡精緻華美的事物,粗獷質樸之物,則不入法眼。陶紫也對宋集薪很有眼緣,兩人莫名其妙就成了好朋友,關鍵是年齡懸殊,還能聊到一塊去,宋集薪甚至都沒覺得自己敷衍應酬,以至於他最後請求叔叔宋長鏡強行讓李家放行,帶著陶紫來監造衙署這邊玩耍,宋集薪不管李家人如喪考妣的悽慘模樣,牽著小女孩的手離開了李宅大門。與此同時,讓人捎話給小宅裡的婢女稚圭,讓她找出箱子裡的翠綠葫蘆,送給了陶紫當見面禮。
小女孩跟宋集薪親暱得很,撒嬌問道:“搬柴哥哥,你剛說到了十二種牌坊裡的學宮書院坊,我來這裡之前,聽爺爺跟人聊天的時候說起,你們大驪的那座山崖書院,如今混得很慘啊,你知道他們山崖書院的牌坊上寫了啥嗎?”
因為宋集薪名字裡的後兩個字,陶紫給他取了個搬柴哥哥的綽號,宋集薪對此無所謂,此時不再關心那個外鄉女子的去留,低頭對小女孩笑道:“不知道啊,我這輩子還沒走出過小鎮子,書讀得也不多,跟你聊了這麼久,肚子差不多已經掏空啦。”
小女孩嘆了口氣,“不知道猿爺爺在外邊找人找得怎麼樣了?”
宋集薪笑了笑,低頭拍了拍錦袍下襬,那一刻,眼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