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放霽(第1/8 頁)
陳平安只是沉默著站在城頭,好像在耐心等著天亮。
道號攖寧的宋雲間,也樂得“假公濟私”,多看幾眼京畿風景,晝夜之別,對於宋雲間這種偽飛昇的神異存在,視野無約束。
城頭這邊來了一撥客人,宋雲間與之默默作揖。
陳平安回過神,笑問道:“陛下怎麼來了。”
皇帝宋和說道:“來看看你。”
陳平安打趣道:“怕我撂挑子?”
宋和伸手撫摸著城牆,指尖觸感粗糲,也有幾分夏夜的清涼,“既怕大驪的明天充滿不確定,也覺得若是朝廷沒有了陳國師,好像只是這麼一想,就覺得輕鬆。不過兩種想法,一直打架,最終還是前者贏了。所以得知陳國師安然返回京城,我是高興的。”
崔瀺既是大驪的前任國師,又是皇帝宋和的先生。宋和很清楚崔瀺的性格,陳平安是唯一的繼任人選,沒有任何候補。那麼等到陳平安不當大驪國師了,大驪王朝,就真是大驪宋氏一家一姓的王朝了。這種事,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誘惑。
宋雲間心中有個念頭,若真是沒有了陳國師,這位大驪皇帝可謂飲鴆止渴。
陳平安微笑道:“這種感覺可以理解,就像在村野鄉間蹲茅廁的時候,茅廁外邊有一群人正在閒聊。”
宋和一愣,大笑不已,他在村子裡待過。宋雲間卻是不太理解兩人在這件事上的默契。
陳平安解釋道:“從今晚起,我就會真正意義上與陛下以誠相待了,先前形勢所迫,必須多些算計,實在是一步都不能出錯。”
宋和說道:“陳先生不必與我說具體的緣由,宋和並不是十分在意山上事和天上事,叫這個名字的人,他最在意的,是明年的今天,從最富饒的地方,到最苦寒的地界,每個大驪百姓能不能多賺幾錢銀子。北方的集市,南邊的廟會,西南的街子,能不能在年關的時候,變得更熱鬧些。每年開蒙臨‘人’字、跟隨先生夫子一起拜至聖先師牌位、掛像的孩子能不能變得更多。大驪邊軍的武備能否再提升一個臺階。”
陳平安想了想,說道:“先帝和崔師兄曾經預想過、卻尚未達成的未來之‘大驪’,陛下跟我,一定都可以做到,見到。”
宋和說道:“陳先生,那我可就真信了啊?”
陳平安笑道:“三十年間,一定第一。”
宋和張開雙臂,雙手重重拍在牆頭上,“好,那我就可以回去睡個安穩覺了。”
陳平安伸手拍了拍皇帝的胳膊,打趣一句,“年紀輕輕就有了倆兒子一女兒,陛下辛苦了。”
宋和忍俊不禁,“那你也抓點緊。”
宋雲間有些感慨,書上所謂的君臣相宜,不過如此了吧?
相信百年以來,幾位大驪宋氏皇帝,他們內心深處,對那頭繡虎的觀感,肯定極為複雜?
從一開始的懷疑,堅信,到驚喜,興奮,再到猜忌,嫉恨,畏懼?最終認命,振奮人心?
宋和轉頭說道:“我與先生相處的時候,其實是不太敢說心裡話的,怕說錯話,怕領會不了先生的意思,怕先生失去耐心。”
說到這裡,略作停頓,宋和自嘲道:“倒不是換了國師,故意與陳先生套近乎攀交情,果真如此作為,也一定只會弄巧成拙。”
陳平安點點頭。
宋和收起雙手搓了搓,說道:“先生曾經考校過我一個問題,萬年以來人間變化最小的東西是什麼?”
陳平安不假思索便脫口而出一句,“是人心。”
宋和心情複雜道:“我果然不如陳先生理解繡虎。”
山上的道場,不過是分出個真我假我。人間的官場,好似不斷小其我,大其心。
真正的沙場,可以簡單概括為生死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