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鎮劍樓(第3/6 頁)
斑的古老銅錢,高高舉過頭頂,透過四四方方的銅錢孔洞,再透過四四方方的屋頂天井。
遙想當年,似乎有過這麼一場對話。
“娘,以後等我飛黃騰達了,就讓你睡在金山銀山裡。”
“唉!”
“孃親,我跟你說真的呢!”
“快收起銅錢,給你爹瞧見了,又要拿走。”
……
曹曦收起思緒,環顧四周,自嘲道:“成了仙,人氣兒,都沒啦。”
————
陳平安鎖好門,離開泥瓶巷,來到騎龍巷的壓歲鋪子,青衣小童坐在門檻上發呆,見著了陳平安,也只是有氣無力地喊了聲老爺,陳平安跨過門檻,發現粉裙女童站在一條板凳上,神色肅穆認真,正在櫃檯後邊,對著桌上攤放的賬本打著算盤,雙手十指如蝴蝶繞花,讓人眼花繚亂,噼裡啪啦,清脆悅耳,身邊圍繞著幾位小鎮出身的婦人少女,充滿了震驚和佩服。
性情質樸的婦人和少女們,看到陳平安的身影后,都笑著稱呼為“陳掌櫃。”
粉裙女童聞聲抬頭,道:“老爺,我在幫鋪子算賬呢,很快就好了。”
陳平安笑著點點頭,繞到櫃檯後,讓人拿來紙筆,開始書寫一份禮單,當初離開小鎮之前,他讓阮秀幫著給許多街坊鄰居送過禮物,當年陳平安在去龍窯燒瓷之前,算是吃百家米長大的,比如經常去顧粲家蹭飯,也經常能夠收到一些別家少年穿不下的老舊衣衫,那些對陳平安而言,每一頓飯,每一件衣服,都是救命活命的大恩情,他當時就跟阮秀說過,以後只要自己活著,每年都會挨家挨戶送過去,每次東西不會太多,但對於泥瓶巷附近的小門小戶而言,七八兩到二十兩銀子不等的各色物件,絕對不算少。
阮秀當時問過,為什麼不一口氣多送一點銀子,會更加清爽,還能讓那些人感恩。
陳平安說那樣是不行的,他自幼生長於市井底層,對於人心和世道,其實不是不懂,只是說不出書上的道理罷了,比如鬥米恩擔米仇,比如看似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最消磨孝心善心。所以他仔仔細細給阮秀說清楚了他的小道理,在小鎮這邊,每家每戶的光景,其實跟莊稼地差不多,都有大年小年之分,有的子孫出息,發達了,不缺錢。有的突逢變故,原本還算殷實的家庭,可能一下子就垮了。所以他陳平安準備的那些東西,能吃能穿,真有急需用錢的地方,甚至還能把那些東西折算成銀子,送給手頭寬裕的家庭,人家會高興,送給困難的門戶,人家更會珍惜。
不管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都是好事。
只不過這個,是陳平安讀書識字之後,才明白自己為何做對了。
阮秀當時聽了之後,笑著特別開心,說山上山下不太一樣。
今年的禮單人數,比起上次要少了一些,恩情分多寡輕重,有些父輩留下的交情,不過是點頭之交,其實談不上恩情,陳平安還不至於大方到年年送禮,但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街坊,陳平安哪怕跟他們談不上交情,仍是選擇留在了禮單上。
誰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跟一個人的兜裡有多少錢,沒關係。
陳平安想著以後有機會的話,還是要鋪橋修路。
粉裙女童對賬完畢,就開始過問鋪子的經營狀況,陳平安不摻和這些,想了想,就將禮單遞給她,讓她不用著急購置物品。粉裙女童鄭重其事地收下禮單,保證一定給老爺辦得妥妥當當。陳平安揉了揉她的小腦袋,來到青衣小童身邊坐下,後者憂心忡忡,長吁短嘆,不斷重複江湖險惡四個字。
名叫崔賜的秀美少年揹著行囊找到鋪子,說是他家先生在家走不開,就託他來送東西,要陳平安別不當回事,收下後好生收藏。青衣小童就不待見這個少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