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5 頁)
神話了一群超級人才。他在學習工作時,就曾聽老前輩們說過當初工廠的老工人們是如何了不起,可以靠著一臺虎鉗工作臺,一把銼刀,就加工出達到航天級別精度的精密件。
當初對他而言,這不過是一些逸聞,只是用來教育他們,以此緬懷老一輩創業者篳路藍縷,開創出現代科技之路的艱辛。但現在,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他面前,就握在他手中。
這是他們後世這些依賴於計算機、高精度測量儀器,用數控加工裝置解決所用問題的科研工作者,所無法想象,也永遠不可能超越的。
正是這些八級鉗工、八級車工、八級焊工,這批八級技工給了他異乎尋常的幫助。他們不懂有限元計算,不懂曲面設計,卻能用簡陋的工具,以及一些郭逸銘匪夷所思的土辦法,實現他的設計目標。
在他眼中,這簡直是變魔術!
不可思議。
只可惜人力有時而窮。頂尖高手依靠他們精湛的手藝,和深厚的加工製造經驗,穩定的肌肉協調能力,幫助他實現了大部分設計需要,但人終究比不了機器。
手工加工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就在郭逸銘離開瀋陽返京之前接到的電報,上海方面製造的石英坩堝,到目前也才完成了兩隻。對方倒是很有信心,表示隨著對製造工藝的熟悉,接下來的加工速度會加快,下個月能夠製造出四到五隻合乎技術要求的石英坩堝。
一個多月時間,才完成兩隻,聽說試製過程中,光報廢的石英坩堝就數以十計!
郭逸銘除了苦笑,還是苦笑。
哪怕以後上海方面,每月交貨數量再翻一番,一個月保證質量情況下交出十隻坩堝,他也要五個月才能裝配起整個生產線。
效率低到令人髮指!
這還是他一個廠,一個月產能僅僅2。4噸的微型車間,就要五個月才能保證組裝需求。接下來每三個月,石英坩堝就會損壞報廢,這個正常替換又該怎麼辦?未來國家在考察了他的生產能力之後,說不定還會為國防科技建設專門工廠,對石英坩堝的需求量更大,豈不是更加無法滿足需求?
光靠少量頂尖技術人才,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完成製造需求,單靠增加投資,增加廠房、生產線來擴大生產規模就是鏡花水月,看起來很美,實際上無法實現。
讓他煩心的還不止這一件,單晶爐提升裝置也存在技術難度。
這個時代,國產單晶爐還採用的是一臺伺服電機,同時為旋轉和提升提供動力,控制上也同樣是人工手動半自動控制。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個時代國內就沒有真正的伺服電機產品,全是工廠為某一個產品專門加工製造。
廠家拿出了勉強合乎需求的伺服電機,也在他的要求下,採用了雙電機、雙電路控制。但就在回京前,他接到廠家電報,自動控制部分實現不了……
郭逸銘除了望天流淚,沒有任何別的辦法。
這不是廠家的責任,真的,他都能理解生產廠家。這個時代國內自動控制才剛邁進門檻,好多技術難題都還沒解決。在他的指點下,廠家用Z80晶片,磕磕絆絆好容易做出了微控制電路,剛開始大家都還有些樂觀。
可到郭逸銘去瀋陽,廠家試製品都出來了,才發現他們沒有電機轉速資料。
這個時代,生產廠家和使用廠家完全分離,生產廠家只管按照他們的設計思路生產裝置,使用廠家買回去,按照生產廠家指導進行生產。在這個需求大於供給的時代,只要造出來東西,就不愁賣不出去,誰也沒想過如何提高技術加工能力。
廠家生產的提升系統,從來都是手工半自動控制,具體轉速控制,都是使用方自己摸索。對於使用方而言,摸索出一套提升流程,培養出一個技術高超的控制員,那就是企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