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第2/2 頁)
,但這種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劣導致的極端貧困,對他們來說還是第一次直觀感受。
納斯達克螢幕前的人越來愈多,這一幕很快就吸引了記者前來。
螢幕上,出現了小馮書記的身影。
小馮書記,帶著西寧鎮的村民們,從平整土地、治理風沙開始,腳踏實地,一步步奮鬥出了一條新路。
「這就是中國官員和美國官員的不同嗎?」
「為什麼中國的官員可以赤著一雙腳,走三百里的山路,只為了推銷本地的產品?」
「為什麼我們的官員,卻在遮陽傘下,對著媒體大談特談狗屁的環保問題?」
當天晚上,紐約當地新聞就報導了這件事情。
用詞也比較客觀,先是認為在時代廣場播出的這則『廣告』非常與眾不同,然後才對『廣告』做出了評價,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扶貧事業表示了關注。
紐約相對於美國其他州,屬於文化比較開放包容的地區,才能允許『扶貧廣告』登上時代廣場,這其中還有世通社的幫助。
就這樣,新聞一出,立刻激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華盛頓新聞媒體對這則廣告的反應就強烈多了,直接提高到意識形態鬥爭的地步,認為『中國正在逐步侵蝕美國的思想領域,企圖用這種手段撕裂美國,煽動底層民眾的不滿』。
22日晚間,美國最著名的訪談節目甚至專門邀請專家討論這件事,當然老美也是一如既往地尿性,甘當睜眼瞎,不斷對中國脫貧事業表示懷疑,各種舉例證明貧困是無法徹底消除之類的。
要是仔細看這一期的節目,你就可以輕而易舉看出來,這個節目只有一個字——
酸!
酸中國可以為了脫貧支出7000億美元,酸中國可以為了扶貧事業動員幾百萬幹部,酸中國在脫貧事業上舉國同心。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