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 85 章(第1/4 頁)
引兵至延津假意北襲,誘袁紹帶軍離開黎陽津, 使攻白馬城的顏良失去後援。而等文丑率軍到延津時, 曹軍早已轉兵兼行,疾趨白馬, 襲顏良之後背。以曹軍之速, 張遼關羽之猛,破軍斬顏醜, 輕而易舉。不過須臾,白馬圍解。
然而,曹操救白馬, 為的絕不是城池。顏醜軍一破,曹操立刻命劉延與眾將徙民眾, 運輜重,循河南岸向西南撤走。隨軍之民,皆是拖家帶口,扶老攜幼,馬車行囊, 絡繹於道, 再加上運出的輜重, 整個隊伍前進緩慢, 簡直是戰場上最好的靶子。
可面對這樣幾乎可說是送上門的靶子,沮授卻不以為然。他輕瞟了眼那之前言之鑿鑿說曹操要襲大軍之後的郭圖,一理衣襬,揖手對袁紹道:“主公, 如今曹操親自帶兵在外,官渡必虛,與其渡河擊曹,不如先遣一軍南下官渡,一軍東攻甄城。二軍告捷,曹軍前後皆無所依,此時我軍再渡河擊之,必可大破。”
“君此言差矣!”沮授一席話後,郭圖早已收起面上因沮授方才一眼的尷尬與憤怒。他一甩衣袖,出列大聲道,“我軍幾倍於曹軍,卻首戰先敗,折損大將,士氣大損,營中多有躁動之聲,正需要一勝激勵軍心。況如今曹操不自量力,欲帶輜重百姓南撤,天賜之機,主公萬萬不可錯過!”
他說的鏗鏘有力,信心十足,一是因為他方才說的理由,二則是因為,他知曉了一件事:
郭嘉不在曹操軍中。
這位與自己矛盾恩怨糾葛頗深的族弟,出謀最好刁、奇,置之死地乃可後生,所以顏良之死,他雖意外,但很快就想到了其中關竅。然而,據白馬城逃回的兵卒所報,曹操軍中並無一青衣文士,這就讓郭圖又陷入了沉思。再看曹操貪圖民眾輜重,拖慢回軍速度,他徹底確定,郭嘉並不在曹操軍中。這樣一來,那“聲東擊西”之策,定然就是曹操的另一位軍師,荀攸之謀。
郭圖曾聽荀諶談及過這位侄子,為人木訥寡言,難有奇謀,能有這‘聲東擊西’的拙略把戲已是難得。再依著荀家的人性格,絕不可能以百姓為誘餌。於是,郭圖就此判斷,那隨曹操南迴的百姓,只是靶子,而非陷阱。
荀諶見郭圖眉眼微動,便知曉他在想什麼。他與郭圖所說並無半句假話,他那位侄子外表看上去木訥寡言,但若深入瞭解……
事不關己,必不多置一詞。荀諶正襟危坐在群文士之間,唇邊的笑容一如既往,柔和到無任何可挑剔之處。
然荀諶不言,自有切實為袁紹考慮的忠正謀士直諫。早在郭圖開口之時就面帶不快的沮授,等郭圖話音剛落,立刻又道:“公則此言謬大矣!曹操非不懂兵之人,露出這麼大的破綻,定然是誘餌引我軍上鉤。就算不然,如今我方處於優勢,有必勝之策,又何必鋌而走險急擊曹操!”說完,他重新轉向袁紹,躬身一揖,“還請主公決斷!”
袁紹眸中閃過一絲遲疑。沮授說的的確是萬全之策,但郭圖所說也很有道理,軍中現在的確需要一場勝利來安定軍心。至於沮授說的誘餌,他相信以曹操對兵法的熟悉,是佈置出來的,但那又如何?軍報中,曹操現在駐兵南阪暫歇,所有騎兵不滿六百,他以倍於曹操的騎兵追擊,就是陷阱,也能讓曹操聰明反被聰明誤。
想到這,袁紹終於下定了決心。他一拍案,厲聲呵道:“文丑何在!”
“主公!”
沮授想勸諫的話被袁紹揮手打斷。而就在這片刻,文丑已大步出列:“末將在!”
“孤予你八百騎兵,兩千步兵,速速渡河攻曹,定要大破曹軍!”
“末將領命!”顏良文丑二將平日裡極為交好,顏良死訊傳來時文丑痛心撤肺,肝膽欲裂,一心想為顏良報仇。現在終於等到機會,自然按捺不住,即刻就要出營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