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文安之(第1/2 頁)
所謂菱東十三家是以李自成妻子高氏建立的忠貞營為骨幹,然後聯合川東一帶地主武裝形成的抗清勢力。
這股反抗勢力矢志不渝,戰鬥到了最後。
歷史上在永曆死於緬甸後,任然堅持抗清,可以說是明末中華大地上最後一絲光。
十三家除了三譚、王光先外全部恪守臣節,寧死不降,在明末那群毫無氣節的武將中間可謂是鶴立雞群。
文安之去年四月就被明廷派到重慶一帶聯絡菱東十三家攻打重慶,以此牽制滿清進攻雲南,但是去年十一月,由於三譚叛變,最終功敗垂成。
本來按照歷史軌跡,他會在今年九月份鬱鬱而終。
但是沒想到在五月初的時候,突然收到馮雙禮的來信,說大明在昆明全殲滿清二十萬,天子親率大軍東進,峰迴路轉,大明不僅起死回生,還咫尺杆頭更進一步,中興有望。
而現在明軍已經佔據遵義,再次邀請菱東十三家合兵攻打重慶。
剛收到這封來信的時候,文安之和菱東十三家幾乎沒人相信。
大明垂危幾十年,好訊息沒幾個,壞訊息倒是一個接著一個,讓他們不僅對這個訊息產生懷疑,甚至懷疑送信的信使是不是滿清假冒,誘使他們再度出擊,從而一舉殲滅。
但是隨著馮雙禮的信使越來越頻繁,規格也越來越高,派出的信使,也終於有文安之認識的人了。
與此同時,他們的探子也的確發現不僅是遵義,就連重慶的前哨巴縣都已經被明軍佔據。
到了此時,文安之與菱東十三家才相信事情是真的。
而後徹夜癲狂,一掃之前陰霾,而後迅速與馮雙禮合兵重慶。
清朝四川總督李國英見明軍勢大,於是堅壁不出,明軍久攻不克,一時無奈,只能掃蕩周邊,徐徐圖之。
馮雙禮與菱東十三家卻沒有絲毫的氣壘。
因為明軍在荊襄的攻城略地的訊息不斷傳回,讓他們對未來的局勢十分樂觀,尤其是陛下準備攻克宜昌,與他們會師菱州。
文安之內心激動不已,十分想見一見傳聞中那個即熟悉又陌生的天子,於是與馮雙禮商議,分兵圍困菱州,接應天子。
菱州雖然是三峽起點,位置也算重要,但是十分不利於築城,因為此地多是崇山峻嶺,
即不能引用長江之水作為護城河,又要遠離高山。想尋找一個平整的地方十分不易,這就極大的限制了城池的規模。
再加上菱州想來貧困,修築雄城也沒那個人力物力,這城修的也不可能那麼厚。
所以這城牆只有三丈左右,但就是這麼一座城池,菱東十三家這麼多年卻沒有攻下來,可見其戰鬥疲憊。
雖然號稱擁有十萬部眾,但是其實多是婦孺老人,多是以前順軍的家眷,不忍捨棄,青壯本就不多,又沒有什麼攻城器械,攻不下來也是常理。
但就這弱小的戰鬥力,卻能同意明廷的圍魏救趙之策,以這麼些人攻打重慶,吸引清軍注意力。
其忠貞可見一般。
這也是朱肆執意來見一見這些人的原因之一,這樣的人在明末這個亂世中太少,太少了。
菱東十三家合意,特意選了李來亨、賀珍、王光先等部近兩萬人,與文安之圍攻菱州。
說是兩萬人,其實能戰之兵只有七八千,其他的多是湊數的。並且就這七八千人的戰鬥力只怕與明軍的輔兵相當。
原因無他,面黃肌瘦,糧草不濟,甲冑不全,兵刃不鋒,縱然有擒龍之心,也無伏虎之力。
明軍這幾日,水路並進,一支沿著長江的河谷一路進發,護衛船道,一路則乘坐戰船,由此地的縴夫拖拽前行。
朱肆看著每日在懸崖陡壁上拖拽船隻的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