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短暫的溫馨(第1/2 頁)
初平年間的一場大仗從初平元年初一直打到初平二年夏初,這場仗沒有勝者。
董卓遷都長安,看起來是政策問題,但事實上核心的問題卻是董卓在主持朝政之後,朝廷掌控力大幅度降低導致,西涼有韓遂、馬騰等豪強聯合羌人,河東一帶有白波賊擾亂後方,董卓遷都固然有政治因素,更多的也是一種無奈。
再說洛陽大戰,看似董卓以少勝多,四五萬西涼軍將諸侯十多萬聯軍打的哭爹喊娘,沒能贏過一次。
但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一次次勝仗中,西涼軍也不是沒有損失,聯軍折損雖多,但那樣的兵馬,只要有錢有糧就能招募出來,而董卓損失的西涼軍可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折損的這些都是精銳,想要重新培養,可不是有錢糧就能做到的,得要時間,得用鮮血來養。
以前有朝廷在背後背鍋,所以西涼軍能夠毫無顧忌的在邊疆戍守,但現在不同了,錢糧得自己拿,這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真的自己當家了,董卓就發現之前朝廷供養各路邊軍有多難了,光是維護軍費,每年就是一個天文開支。
而現在董卓要面對的是處處都是反抗他的諸侯和世家,如果不收縮防線的話,他都不知道錢糧該從哪來,只憑三輔之地的稅收,供養這些西涼軍都有些勉強,更別說將戰線擴張到更大的地盤了。
而聯軍這邊,曹操的追擊雖然像個笑話,但結果卻不是什麼笑話,很多諸侯也是事後才反應過來,曹操這麼一追擊,那就是說雙方並未和解,只是暫時休戰而已,朝廷來收稅,他們可以毫不猶豫的拒絕,仗還沒打完呢,董卓立的朝廷我們不認。
因此雖然這次會盟作戰被打的很慘,但事實上諸侯實現了割據一方的預期,他們可以自己收稅,自己徵兵,天下也自此進入諸侯割據的時代。
能有這個結局,可以說所有諸侯都欠了曹操一個人情,所以此番各自歸去之後,曹操在諸侯間的聲望不錯,尤其是最後一戰雖敗,卻能自呂布的追殺下逃得一命,更是讓曹操帶了幾分傳奇色彩。
畢竟跟呂布遭遇活著回來的,好像也沒幾人,強如孫堅這等猛將都幾乎全軍覆沒,縱觀此戰,在呂布出現的戰場上,完好回來的好像也只有一個公孫瓚,但那一仗實在沒什麼好炫耀的,六萬大軍被呂布以三千兵馬突圍而出,兩路諸侯死在亂軍之中,最強的白馬義從也損兵折將,實在沒什麼好炫耀的。
說是兩敗俱傷也可以,不過在目的上來說,也可說是雙贏,董卓獲得了對朝廷的控制權,諸侯獲得了自立權,這一仗也算相互成就。
戰爭從來就不是單獨的,評價戰爭勝負也從來不是從但一方面來講的,否則漢朝就不會出現,有的人輸了,但實際上贏了,有的人看似贏了,但實際上卻是輸了,這虛虛實實之間,誰輸誰贏那就看自己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沒有。
“文憂與我說這些有何用?布一武夫,打仗尚可,但若要我為太師出謀劃策,未免太過了。”呂布看著李儒,有些摸不著頭腦,自己這才剛到長安,還沒熟悉地方,尚未回家與妻兒團聚就被拉來分析形勢大局,這些東西不是他想要了解的,他現在只想回家陪妻兒,外加養傷,這一路奔波傷勢沒有惡化已經不錯了。
“只想告知君侯,如今這局勢,遠未到安寧之時,還請君侯莫要懈怠。”李儒看著呂布這模樣,顯然不想再跟自己繼續討論下去,張了張嘴,最後只能嘆息一聲道,董卓麾下心腹,多是武將,雖然如今長安文臣也不少,但卻多懷二心,李儒有時候想找人商議都找不到,呂布雖說是武將,但看其在虎牢關一戰中的表現堪稱勇謀兼備,所以動了心思,想跟呂布商議商議未來該如何發展,如何鞏固董卓的權勢,誰知說了半天,呂布看樣子是都沒聽進去,這讓李儒很無奈。
“這個無需文憂擔心,我等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