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2 頁)
出處二:晉劉琨《勸進表》:&ldo;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rdo;興:復興,振興。邦:國家。多難興邦,指多災多難的局面,往往可以激發人民勵精圖治,轉危為安,使國家復興強盛起來。劉琨曾以此意勸告晉元帝發奮圖強,振興國家。
出處三:公元1901年9月(光緒二十七年七月),李鴻章在他的遺折裡這樣寫道:&ldo;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伏讀迭次渝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此次復同患難,定能一心協力,翼贊訐謨,臣在九泉,庶無遺憾。
出處四:孟子曰:&ldo;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rdo;指不經過災難考驗的國家是無法長久生存的,只有在不斷面對災難和憂患中的國家,才可以真正強大。
對於這四個出處中所說的&ldo;多難興邦&rdo;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有人認為這幾個出處說的都是指一個國家要經歷深重的災難方能真正挺立起來,成為一個強國;可也有理解,一個國家需要強大起來,必須要有災難刺激,在災難的刺激下,統治者行&ldo;修德&rdo;之舉,穩定民心,積極進取,如此方顯泱泱大國氣度。
對於這樣那樣的理解,我都沒有置否的權利,伏爾泰說過:&ldo;我堅決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扞衛你說出觀點的權利!&rdo;同樣的,對於這些觀點,我保持謹慎的態度,但是我不會去否定他們。
況且,很多時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其文化沉澱和人性敗筆一樣深厚的國度我想的確需要一些災難來刺激人們奮發圖強,可是,僅僅是需要一些災難而已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