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全方面的統治力(第2/4 頁)
人親密的坐姿,幾乎就是摟抱這一起。
大貞慧實在是有些害怕,方重勇會順勢把手伸進自己衣服裡面撫摸,連忙岔開話題說道。
“紡織機?什麼樣的紡織機?”
方重勇頓時來了興趣,也顧不上對大貞慧使出鹹豬手了。
“就是那種啊,長得很高很高,要人爬上去操作的。
一般就是孩童在上面弄,母親在下面忙活。”
大貞慧站起身,踮起腳尖,舉起手做了一個誇張的動作。
“高?”
在方重勇印象裡,好像沒見過那種很高的紡織器械,不過看看倒也無妨。
大貞慧鬆了口氣,連忙服侍他喝茶,喝完茶又連忙收拾茶具離開了書房。生怕被方重勇逮到,一親起來就沒完沒了,讓人站都站不穩。
待大貞惠離開後,方重勇的眉頭這才緊鎖起來,想起來一件糟心事。
李璘等人的那些事,不過是個笑話而已。一笑而過也就罷了。
真正艱難的,反而是事關民生的“小事”。
從初唐到盛唐,以長安、洛陽、揚州、成都四地為主的絲綢紡織業,發展極快!
不僅紡織機越來越多,而且各種先進器械層出不窮,並且社會化大分工也開始迅速細化。
起碼細分出了五六道工序,甚至每一道工序裡面還細分了更小的子工序。
絲織業整體的單位時間生產率,那都是呈現幾十倍的增長。
所以當時間來到開元末期天寶初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絲綢價格下降,蠶繭價格上升,紡織業利潤率暴跌的現象。更別提因為租庸調的存在,還有很多蠶絲需要自家織布,進一步加大了原料的消耗。
只不過因為絲綢之路的存在,絲綢外銷使得絲綢不愁賣,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這種趨勢。
但如今的情況,跟天寶時期又不一樣了。
紡織業在慢慢恢復元氣,而蠶繭的數量,卻沒有對應的增長。蠶繭跟桑樹的面積,是成比例增加的。桑樹越多,蠶繭就越多。
現在桑樹因為耕地的限制,沒法再大量增加了,而紡織業卻依舊在不斷的提高織布效率,這就導致原料供應遠小於需求,進而利潤倒掛。
社會層面依舊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去織布,卻沒有那麼多原料供給他們了!這樣反過來導致紡織業的規模萎縮。
這個問題短期內不會出什麼大事,行業內部畢竟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
但長此以往,阻礙國家經濟發展,還會引起各種社會矛盾。
不能丟著不管。
在古代,紡織品,就是最大也是最多的手工業產品。紡織業發展不起來,國家就不可能富強。
“是時候大面積種植棉花,大規模推廣棉紡了。”
方重勇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揣摩著要不要放一個大招。
貞觀時期的宰相魏徵,曾在《河南府志》中記載:“今海內布採末盡制棉呢者,多從隊月邑侯(今印度)賣來。”
曾經棉花與棉紡業,在唐初的中原地區就是有過推廣的。只不過後面因為各種原因,比如說當時的棉紡業利潤率遠不如絲織業。紡織技術,又不如麻布的成熟,所以就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
但棉花的成布率,卻是要遠遠強於桑蠶!
優勢大到什麼程度呢?
如果不考慮桑樹也產出桑葚可以食用的話,那麼同樣面積的高昌棉與桑樹,最後生成的棉布與絲綢,重量相差十倍都不止!
數量級的碾壓!
如果僅僅從原料與成品規模這個角度看,種棉花對於民生的推動,比種桑樹要強太多了,只要是水土適宜的話,種棉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一畝桑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