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袁術野望(第1/3 頁)
洛陽。司空府。
當朝司空袁逢正在書房臨窗賞雪,忽見人影一閃,身為虎賁中郎將的兒子袁術冒雪而入。
袁逢一愣,又瞅了瞅窗外,大雪飄舞,又一臉詫異地將目光轉向袁術。
“公路不在房裡煮酒取暖,跑來阿爹這裡,可是有事?”
十月的洛陽,雖然尚未進入三九天,卻比往年隆冬時節還寒冷。
“阿爹,孩兒剛從大將軍那裡過來,朝廷打算派遣中郎將孟益、騎都尉公孫瓚,前往冀、青、幽三州討伐張純等叛軍。”
袁術沒有直接回答袁逢的問話,搓搓手,行至火盤邊坐下,一邊烤火,一邊說起今日所聞。
“唉!”
袁逢在火盤邊坐下,嘆息一聲,這大漢的天下,各處叛亂不斷,已是千瘡百孔,朝廷也是拆東牆補西牆,疲於奔命。
“原泰山太守張舉與中山相張純、烏桓人丘力居聯合作亂,聚兵十萬,抄略青、幽、冀、徐,危害四州,聲勢浩大,影響甚重,四州大族怨聲載道,紛紛上言天子,要求儘快出兵平叛。”
袁逢提及四州士族、豪強的怨聲袁術不關心,這與他袁氏無關,或者說與他袁術無關。
“朝廷已任命宗正劉伯安為幽州牧,前往幽州平叛,以劉伯安在北方積攢的威信,加之孟益、公孫瓚之勇,應能很快平息張舉等人叛亂。”
劉虞已啟程前往幽州,袁術相信以劉虞在北方的影響,搞定幽州沒有問題。
“阿爹,如今青、徐二州黃巾復起,濟南黃巾徐和、樂安黃巾司馬俱、北海黃巾管亥、管承、齊國黃巾張饒四處危禍青州,若不加以剪除,恐青州難安啊!”
袁逢搖頭苦笑,這青、徐二州張純等叛亂之災尚未撫平,如今黃巾之禍又起,還真是禍不單行,多災多難。
“幸好這些事情與我袁氏無干,就讓徐州刺史陶謙,青州刺史趙琰憂心去吧。”
無論陶謙,還是趙琰,皆不是袁氏利益屬臣;自己的老家汝南也不在二州,袁逢不太擔憂二州之事。
“阿爹,現在青、徐黃巾流寇的確與我袁氏無干,不過,很快就與我袁氏有干係了。”
袁術眨了眨眼睛,笑眯眯地望向袁逢。
“嗯?我兒何意?”
袁逢一愣,滿腹疑惑地望向袁術。
“原濟南相曹操,來了洛陽,做了典軍校尉!”
袁術話音剛落,袁逢瞅著袁術露出的一縷奸笑,知子莫若父,頓時心有所悟,繼而一怔。
“我兒中意濟南相位?”
自曹操被平調東郡太守不受,眼下又來了洛陽,濟南國相已空缺很長時間了。
“正是,還請阿爹偕叔父上奏天子,玉成此事。”
袁術直言不諱自己的意圖。
“徐州刺史陶恭祖能趁機給他兒子陶應謀一個泰山太守之位,區區一個濟南相,對為父來說,更不在話下。”
袁逢緩緩站起身,在書房裡來回走了幾步,又徐徐坐下。
“只是,青州黃巾不僅人數眾多,且已為禍數年,已成百足之蟲,吾兒若為濟南相,恐一時難以應付啊!”
袁術眉頭一挑,嘴角露出一抹輕蔑。
“黃巾賊寇,皆一幫烏合之眾,旦夕可滅之。”
“青州剿匪不利,皆因不得其法,孩兒自有滅賊之策。”
“再說,廢物如陶應,他都能在黃巾流寇、泰山賊肆虐的泰山郡立足,我堂堂袁氏嫡子,朝廷虎賁中郎將,難不成守不住一個小小的濟南國?”
陶應的風評,袁術有所耳聞,他不相信自己不如陶應。
“即便是青州,也不在孩兒話下。”
袁術的一番表態,聽得袁逢暗暗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