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邳收糜芳(第1/3 頁)
“你想出任泰山郡太守?”
陶謙眉頭一跳,瞪著陶應上下打量了好一陣子,方出言質問。
“且不說你一介文士,不通軍事,又手無縛雞之力,即便爹爹贊同,但泰山郡歸治兗州,劉岱也不會同意!”
陶應嗤笑一聲,一臉的不以為然。
“且不說劉岱尚不是兗州牧,無權干涉一郡太守任命;若劉岱有能力平叛,他這個兗州刺史,豈能眼睜睜看著泰山郡亂了這般久?”
大漢郡縣官吏的任命權在漢靈帝劉宏手中,地方刺史除了監督,是無權任命的。
當然,這不僅僅是集權,關鍵是漢靈帝還要靠此“發家致富”呢。
“阿爹放心,眼下兗州各地,也被蓄勢待發的黃巾亂匪攪擾地焦頭爛額,只要您去書一封昌邑,以朝廷大義曉以利害,且承諾無須兗州出錢出糧,劉岱歡喜都來不及,豈能拒絕重光駐守泰山!”
陶謙注視著陶應,久久不語,目光裡滿是迷茫與不解。
“我兒重光,今昔相比,為何前後判若兩人?”
陶謙有些看不明白了,這個昏迷了幾日方才醒轉的陶應,還是不是他那個只知風花雪月,吟詩作對,聲色犬馬的兒子。
“黃巾之亂,真是那般容易平定的嗎?!”
陶應如今欲棄筆從戎,為國出力平叛,陶謙豈能不懷疑他是異想天開,滑天下之大稽。
“莫不是陶氏,又出一個趙括!”
陶謙暗暗嘆息一聲,對陶應的期待,弱了幾分。
“你去泰山郡的目的是什麼?”
按照陶謙的想法,陶應既然要運作一郡太守之職,至少會選一個相對富庶、安逸的地方,絕不會選擇餓殍遍野、盜匪橫行、毫無生機可言的泰山郡。
“若說實話,則是眼下的泰山郡,只要運作得當,天子那裡無須繳納二千萬錢的職位錢,便能被表為太守。”
陶應見陶謙態度諱莫如深,一時也捉摸不透他的想法,但毫不氣餒,大不了單幹就是。
“若說假話,當然是為了眼下的徐州,也為未來的徐州多個屏障。”
陶應的一真一假,聽得陶謙眉頭猛然一抖,眸子裡的一道精光一閃而逝。
就連默默不語的糜芳,也是眉心陡然一跳。
“這跟未來的徐州有何關係?又不是你陶氏的徐州!”
陶謙深深望了一眼陶應,邊說邊轉身出了門。
“我陶氏二代,唯你兄弟二人,今日起,老夫便替你們兄弟分家,陶商跟我,留在下邳;東海郯縣的宅邸歸陶應,今日便搬出府邸。”
“至於泰山郡太守一職,老夫自會上書朝廷舉薦;劉岱那裡,你安心便是!”
陶謙沒有回頭,待走了幾步,腳下又是一頓。
“當然,這也是老夫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
陶謙再未停步,亦再未說一言,在陶商的攙扶下,步履瞞珊地離開了陶應的院子。
“小弟?”
陶商也是滿心複雜,他突然感覺,與曾經朝夕相處的親弟弟陶應,已不是一路人。
“姜,還是老的辣!”
陶謙、陶商離去,陶應並未被陶謙趕出門而生氣,反而為陶謙的老謀深算、未雨綢繆點贊。
“又一個宋太公!”
想想《水滸》中,宋太公提前幾年將兒子宋江逐出族譜,還向縣府討來一紙憑證,就是以防不安分的宋江禍及自家莊子,傷及根本。
“只要大本營尚在,家道依然穩如磐石。”
這眼下陶謙對陶應所行,與那宋太公所做,異曲同工。
“看來,能夠在史書上留下名字之人,絕不會是平庸之輩,定有他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