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還很不穩定的大陸的土地上因此覆蓋著一望無際的森林。那時適於植物界的發展的碳酸極為豐富。所以,植物以喬木的形式發展起來了。沒有一株草本植物。到處都是大片大片的樹木,沒有花、沒有樹木、一副單調的面目,因此遠遠不能養育任何生命。地球還沒有為動物界的出現作好準備。
這就是挪亞時代大洪水以前的森林的構成。在那兒佔統治地位的是維管的隱花植物階級。蘆木,各種喬本木賊、鱗木、高達25或30米、底部有1米寬的各種巨大石松、蕨,在聖埃迪埃納礦發現過它們的印模的比率巨大的封印木‐‐只有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的最下等的樣品中才認得出那時各種雄偉的植物的類似物‐‐品種極少,但長得又高又大,那個時代的森林就是僅以這些植物組成的。
那些樹木的根那時都浸在一種被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弄得稀濕的無邊無際的環礁湖裡。它們貪婪地吸取被它們從大氣中一點點傾析出來的碳,仍無法適應生命的運作,可以說,它們是註定了要以煤的形式被儲藏於地球內部本身。
實際上,那是個地震頻繁的年代,那些由於內部的波動和深層的作用引起的地震,突然之間改變了地球表層尚不穩定的輪廓。這兒,膨脹起來的地方成了山脈;那兒,一個個深坑被大洋或大海佔滿了。那時,整片整片的森林陷入地球硬殼,穿過不斷運動的地層,直至找到一個支撐點,就這樣形成了花崗狀岩石的遠古時期的土壤,或透過下沉,組成了極其堅實的一塊。
地球內部的地質構成實際上按這樣的順序:遠古的地層之上是由古生代的地層組成的新增的地層,接著是中生代地層,其中煤床處於下層,然後是第三紀地層,而在上面則是古代和現代的沖積地層。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一個河床能留住地球上到處都產生的冷凝水,這些水在奔騰中從勉強才成形的岩石中奪走了片岩、砂岩、鈣質巖的組成物。水流到了泥炭質森林的上面,把這些將送合成煤田的土壤的成分留了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數以百萬年計的階段‐‐這些土壤變硬了,層層迭起,並把陷下去的整片整片森林封閉在由圓礫巖、片岩,密集的或易碎的砂岩、石礫、碎石構成的厚厚的地質之下。
在這口在幾個不同的深處堆積著植物材料的巨大的熔鍋內發生了什麼呢?一項真正的化學操作,一種蒸餾。這些植物內所含的碳全都粘結住了,在巨大的壓力和那時離它那麼近的內部的熱產生的高溫的雙重作用下,一點一點地形成了煤。
就這樣,在這種緩慢但不可抑制的反應下,一個王國取代了另一個王國。植物變成了礦石。那些最初靠有活力的汁液,以植物性的生命生存著的植物全都石化了。封閉在這本巨大的植物誌內的某些未完全變化的物質,將它們的印跡留在了更迅速地礦石化的別的生成物上,就像以難以估量的強大液壓壓在了它們上面。與此同時,一些被水捲走的貝殼,一些植形動物類,例如海星、珊瑚骨、石燕,直至魚類,直至蜥蜴,也在依舊柔軟的煤上留下了它們清晰的印模,猶如&ldo;劃下了令人讚嘆的一筆1。&rdo;
1 此外,必須注意到,所有那些被發現的留下了印模的植物,都屬於地球上赤道地區至今尚存的品種。由此可得出結論,在那個時代,地球上到處都一樣炎熱,不管這熱是由暖流帶來的,還是由於地底下的熱透過了有孔的硬殼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感覺。這可以用來解釋在地球的所有緯度底下,那些含碳的地層是怎樣形成的。
在含碳地層的形成中,壓力似乎起著一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工業中所使用的不同品種的煤都來自壓力的強度。所以,在煤礦的最底下的幾層,開出來的是無煙煤,在這種煤裡,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