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 頁)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令人沉醉的海風,起落的海鳥,島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一切都和夢中一樣,李元浩的心裡卻少了興奮,更多的是激動。作為一箇中國人,踏上這片很少很少中國人來到過的地方,這片現在中日還有所爭議的中國固有領土,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語,李元浩只是感覺自己每走一步有些顫抖,卻又那麼堅定。
順著有些痕跡的小路來到中部山峰頂時,一行人誰也沒有說話,都靜靜地站在山頂。看著遠處幾座島嶼靜靜地懸於海中,不時有海鳥飛起嬉戲,李元浩相信此時此刻大多數人應該和自己有一樣的感覺,一種心醉的感覺。是的,彷彿知道國人來到,釣魚嶼列島彷彿極盡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讓到來的人無限心醉。
哎,不知道誰的一聲嘆息將眾人從沉醉中驚醒,緊接著也是幾聲嘆息,不知道在嘆息中國羸弱時,列強橫行導致國土被割;還是國家強大起來,國土還不能安寧;抑或是在感嘆那遙遠天際模糊的影跡是不是琉球群島所在。
蔡唐和林文龍正指揮著人進行葬禮的工作,三名高僧已經開始念起了超度亡魂的經書,蔡歸正和人點著十盞特製的燈,風水先生正拿著羅盤確定著方位和位置。
待風水先生確定好位置後,又有人在確定的位置陸續挖好十個長90cm、寬50cm、深1。2m的長方形墓坑,並分別用事先準備好的鋼筋混凝土預製塊件快速拼裝好,然後進行了相關的防水防潮處理措施後,每個墓坑又分別放入一塊有七星標誌的特製板,最後才將骨灰盒放在七星板上。
待到了風水先生算好的時辰,對墓坑進行了封閉處理,對周圍進行了夯實,算是完成了安葬工作。每塊墓坑頂面均有一塊特製的刻著名諱等資料的石碑嵌入。
天色暗下來時,李元浩已經安排人在山凹處紮下了帳篷。此刻的釣魚嶼充滿了寧靜,只是偶爾有海鳥的叫聲和海浪拍打礁石的碰撞聲,李元浩靜靜地站著,享受著。聽到身後有很輕的腳步聲,他微微的轉過頭,看見林文龍正走過來。
“李先生,今天你可能有些不解,其實我們的葬禮習俗大多延續了明朝的方式,高僧誦經是對亡魂的超度;那種防風的特製燈我們叫隨身燈,又叫長命燈,也有叫引魂燈的,是指引逝者找到投身的路;那個墊的七星板,是希望逝者能早日安息,來世投身好的人家。在以前還有招魂、寫殃榜、伴宿、柩前摔盒、暖墓等習俗,只是現在很多都慢慢改變了。”林文龍給李元浩說著白天他們一系列安葬時的古怪行為,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也許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種迷信,但是我們當著一種文化一直傳承著,也是表達一下對死者的尊敬和美好祝福。”
李元浩看著林文龍,眼裡沒有嘲笑的意味,卻帶著複雜的表情說道:“哎,我們有什麼資格笑你們啊,中華民族很多文化傳承都是因為怕別人嘲笑而漸漸被人遺忘,有一些被人當著低階趣味慢慢遺失,還有一些不能成為謀生的手段或不能為人帶來經濟效益被人捨棄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悲哀啊。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有人用心的傳,還得有人能用心去繼承啊。”
“林老,能給我講一講你們先輩眼中的琉球嗎?”
“自從成為明朝屬藩後,有很多人到了琉球國,漢族文化一直影響著琉球人,將琉球人從蠻夷帶向了文明。受漢族文化的影響,琉球有孔子學堂、有天后廟、佛學廣為傳播;國王即位會按照明朝諸侯的禮儀,且會對中國方向行叩拜禮,以示對中原的誠服之心;在琉球亡國之前,很多人甚至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是琉球人同時也是中國人。”林文龍說完陷入了哀傷之中,他哀傷幾百年的琉球文化頃刻就那麼覆滅;他哀傷琉球人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死傷無數;他哀傷美日沖繩島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