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3 頁)
&ldo;我呢,是這樣想的,即便咱先不弄出新奇的款式,把普通的款式在細節上完美化,或稍做改動,使之與眾不同,想來,不愁吸引不到一個固定的顧客群體,等稍有顧客群,便每隔一段時日推出一款新穎的款式,不求轟動一時,但求能漸成一個如歡喜堂那般,被當成傳奇之事到處傳說的品牌。到時,大家都以能買到我們的衣服而感到有體面,我們的鋪子還怕沒生意麼?那還不是財源滾滾,日進鬥金。&rdo;
小菊與二丫正在認真聽李曉庭計劃店鋪兼暢想末來。便聽著一個女聲傳來:&ldo;喲,小菊家可真是熱鬧,不介意嬸子來湊個熱鬧吧?&rdo;
三人順著聲音看過去,見得是王嬸帶著個年輕的小媳婦,一人拿了個針線筐子來串門。
小菊趕緊迎了上去,娘在時,王嬸也經常在閒時來串門,娘去了後,雖然整個村子,仍是王嬸來得最多,卻是來的沒那般勤了,如今她不但來,還帶了二樹哥哥的新媳婦過來,怎能不讓自己欣喜。
李曉庭與二丫也站起來,讓了兩人坐。
王嬸哈哈哈哈對給她讓位的二丫笑道:&ldo;看把你這孩子機靈的。嘖,真是越長越俊俏了。&rdo;
那小媳婦也輕聲給李曉庭道謝。
小菊己從屋裡又搬了兩把凳子過來,幾人分別在長石條對面坐了下來,針線筐子放在長石條上,一邊做針線一邊聊起天來。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給個留言唄。
☆、包工頭的設想
李曉庭見王嬸也在拉鞋底,便問了句:&ldo;王嬸這也是在給行遠鞋行做活麼?&rdo;
王嬸把針往頭上蹭了蹭,一邊往鞋底上扎針,一邊笑道:&ldo;沒了,這個是給自家人拉的,我家人多,穿鞋又廢,這天馬上又要冷了,還得做冬衣,估計到明年春,我都拿不得活了。二樹媳婦這繡活倒是給鞋行做的,不過慢慢做完這一批也得停了。她懷了身子,要給自己兒子做衣裳了。哈哈哈哈。&rdo;笑聲很是歡暢。
&ldo;娘,還不知道是不是兒子咧。&rdo;二樹媳婦紅著臉說道,臉上滿是幸福的笑。
王嬸擺了一下手,手裡的針線牽動了一下鞋底:&ldo;兒子女兒都行,這兒子也不過是個說頭兒。&rdo;
李曉庭看著她們互動,只覺得這應該便是幸福的模樣了。若是王嬸身上的衣服不那麼舊,又打了兩個補丁,就更好了。
她又想起了那一次去鎮上,在鞋行後院門囗思考的問題,便與王嬸建議到:&ldo;王嬸家又有牛車,又有人的,何不專門幫村裡給鞋行幹活的人拿貨送貨?一次每人收一文,既免了她們往鎮上跑的勞動,又省了她們幾文車費。順便王嬸也可以幫不方便上街的人買賣些東西,從中收取些辛苦費和車費。&rdo;
王嬸聽李曉庭這樣說,知道這姑娘是知道自家地少人多,平時家裡閒人多,在幫自己找財路,心有感激,卻又無奈的與李曉庭解釋到:&ldo;這村上的閒婆娘倒是多,可在鎮上鞋行拿活的,也就我家與小菊家了。&rdo;
李曉庭愣了一愣,她倒是沒想過還有這種情況,便不解的問道:&ldo;為什麼,沒事拉個鞋底掙個零花錢,又能看孩子,又不堵著嘴耽擱聊天,挺好的事兒呀?&rdo;
&ldo;去那鞋行拿活,每人要交一百文的銅子做壓保,一次性最多能拿五雙鞋底,這來來回回,自己沒牛車的,車費都得四文了。甲等料子做成乙等的活計還扣錢,活要做得細,一天啥也不幹,也做不了一雙,這一天誰也不能啥也不幹是不?這算來算去,一月也掙不得幾個銅子,那家裡還行的,不願去掙這個錢,家裡不行的,想掙這個錢,不願出那一百文壓保銅子,我以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