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由動畫片播放效果想到的一些道理(第2/2 頁)
整得個不那麼可能真心實意地為民著想了。例如蔣某人,總以為天下是他的一樣,為爭奪江山,不惜伏屍數百萬。結果垮臺得更快!
其二,儒家官僚主義乃百足之蟲,猶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
儒家到底做了些什麼?這得從孔丘說起。
孔老二所做一切的出發點,不過“學而優之則仕”!故而他重拾周禮,希望能以禮匡正天下。說白點,就是要貴者自貴,賤者自賤!其目的是為了“士”謀求個出路。
什麼出路?
中國“士”這個階層很特別,他們都是貴族的庶子。何為庶子?非嫡長子也!
中國歷史以家族制發展下來,逐漸形成了一妻多妾制。正妻所生的子女,有繼承權。妾室所生,則為庶子,稱為庶出。意思是這些人雖有貴族血統,但沒有貴族財產繼承權,而終將淪為庶民!
也就是說,庶出之子,在貴族家庭中比下人好點,而終將被拋向民間,成為庶民。
很惱火的一件事就是,庶民尚有自己開墾的土地可種!庶出貴族,相當於被拋棄的流浪狗!要麼步入販夫走卒或俠士之類,要麼就逆襲當兵或入仕。當兵可因軍功受封,重返貴族階層。入仕則當君主管家,比當兵好!更容易受到封賞。
這兒解釋下,在春秋及以前,當兵都只能貴族出身才有資格,老百姓根本不可能!那叫府兵制。沒權沒勢的家庭,你能養兵麼?直到戰國秦國率先打破這一規矩,才從百姓中徵兵。但仍要出兵員的家庭自己準備戰爭裝備及供應軍糧!
而入仕則不一樣!他們直接進入的是國家管理體系。雖無調動軍隊的權力,但地方上事務的處理及國家管理方面就算他們的了。所以,中國歷史上說,文官為重,武將次之。就是文官隨時都在幫君主出謀劃策加強統治,從老百姓這兒搞東西上去!
儒家要的就是,打著安天下的旗號去分享統治權!他們絕對不會說“功成身退”這回事!他們只討賞,直討到功高蓋主而篡之為止!比如王莽、曹操、司馬懿等!
更了不得的是,儒家這回事符合了老子所說的“智者”的願望。其實,當時那社會,沒有多少人接受過教育。但凡接受過教育的,都想著出人頭地,從而像孔子所想那麼回事,出將入相嘛!
所以,到後來,就算再強盛的朝代,都被這些人給鑽進了統治階層。並越積越多,直到弄垮了國家財政為止!更別說他們還來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類的了!比如,明朝後期,國庫空空,皇帝都窮得很了。但官員們卻挺有錢!李自成殺入北京後,逼那些大明官員們拿錢贖命,他們拿出來的多得讓李自成也吃驚!
這就是官僚集團及其相應的官僚主義對社會的危害所在了!
他們那幫子人,直接就讓老百姓越來越養不起!
西漢儒生還好些,沒那麼貪。但真的是這些人太多,又不會做事,只袖手空談,就把西漢吃成個空殼去了!使得王莽要收盡天下之財來養他們!最終王莽激化社會矛盾,而弄得自個被梟首為光武帝劉秀所收藏!所以,若從儒家角度出發而言,王莽死得比岳飛還沒意思!
其三,就是為富不仁。
上樑不正下樑歪!官府吃鄉紳,鄉紳吃百姓。一個社會成了這麼個“損不足而補有餘”的社會,誰弱誰倒黴!所以,億萬老百姓就成了被敲骨吸髓的物件!如此一來,咋還有出路?
故而,不怪中華民族不優秀。只能說不道久矣!
所以,中華的發展,真的被儒家耽擱慘了!
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好意思,想多了就又寫多了點。不怪我,是歷史如此!
算了,不說這些,只言小說!還是繼續說我們自己做的事。哪怕只算吹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