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皇太后撐著座椅起身,「再擬一道旨,將疊州刺史丘神勣召回京城。」
「喏。」
——宣政殿——
皇帝穿著袍服端坐在御座上,而百官的目光卻都只看著旁側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李敬業、李敬猷、唐之奇、杜求仁等人因事罷職而懷恨在心,如今興兵揚州,打著勤王之名救國實為反叛,予以命劉行舉與劉行知於前線抵抗,而今欲派兵平亂,諸卿,何人敢去定此風波?」
滿朝頭戴幞頭的朱紫爭相顧盼,宗室與親唐臣皆不敢上前言語,趁著議論聲起紫袍便靠近梁郡公李孝逸在其耳側嘀咕了一陣子。
紫袍端著笏板從佇列跨出道:「陛下,皇太后殿下,臣願前往。」
-------------------------------
光宅元年十月初六,以梁郡公李孝逸為左玉鈐衛大將軍、揚州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三十萬大軍討伐李敬業,又任命殿中侍御史魏元忠為忠監理軍事。
得知揚州密謀反叛的訊息,蕭安介便命長子蕭至崇將幾個身在江南的妹妹接到北方避亂,途徑姑蘇時路遇由姑蘇徒居祖地會稽的泰興延令王氏。
「揚州在西北,去會稽也不過百里的路,大伯父與耶耶為何要多次一舉?」幾個年輕男女圍坐在火堆旁,另一邊坐著的則是族中長輩。
「先祖出生於會稽,琅琊王氏極負盛名,若戰亂真殃及整個江南,這會稽祖宅或可讓我們免於此難。」回話的少年扎著總角,不過十三四歲稚子模樣說話與行事風格卻與其年齡出入極大,「以皇太后殿的脾氣,定有一場惡戰。」
「真是晦氣,早知道就不從長安回來了。」篝火內熱著乾糧與劍南燒酒,一個四十左右的婦人埋怨道。
聽見嫡母的嗓門王瑾晨便將手塞進兩個長長通袖中起身從人群裡離去,後頭一個十來歲身穿襦裙的婢子從打盹中醒來,緊跟上前問道:「郎君這是要去哪兒?」
「透透氣。」
「這荒郊野嶺的,晚上蚊蟲又多,奴去給您拿個火?」
王瑾晨搖頭,將手中一個裝有各自香料的香囊拿出示意,「有它。」
「小奴倒是忘了郎君是香不離身。」
李敬業與唐杜密謀反叛,使得江南狼煙四起,除卻內亂,亦有隱憂的外患,「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場騁僂邏;手執綠沉槍似鐵,明月,龍泉三尺劍新磨;堪羨昔時軍伍,謾誇儒士德能多;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太祖建國歷經三代國朝太平久矣,他們為什麼要造反呢?」婢子聽著少主哼唱的詩詞不解的問道。
「是為國為民還是為了李唐皇室無人可知,但這中間一定離不開私心。」
「他們說廢太子於巴州自儘是皇太后殿下所逼」駱賓王的討武檄文一出,對於李唐皇室的流言便四起,「小奴不明白,廢太子乃皇太后骨肉至親,為何要逼得如此呢?」
「親子?」王瑾晨扭過頭看著婢子,「皇室可有親子?天下流言紛紛指責太后虎毒食子之過,可是他們有沒有想過古來帝王家父子相殘者何其多?殺伐果斷,排除異己,哪位帝王不曾有呢?勝者王敗者寇,他們罵的不是虎毒食子,他們真正罵的是太后身為婦人掌權!」王瑾晨閉眼又道:「這個天下,便是如此的不公。」
婢子揉捏著揣在通袖裡的兩隻手,平日也隨著公子讀書識字,這幾聲嘆息讓她楞了神,不在理解範圍內便也插不上嘴只好將腦袋壓得低低的。
臨近月中,樹梢上的月已接近圓滿,走進一處樹木稍微稀鬆的平地後,王瑾晨轉了轉眼珠抬起一隻手用拇指與食指將月亮捏住,笑喊道:「小環。」
婢子抬起頭福身應道:「小奴在,郎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