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3 頁)
這些傳言,見風長,傳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王室醜聞,成了平民老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故事。
☆、第 33 章
在百姓嘲笑王室之餘,又傳來另一樁緊急事件。
三天之期已滿,陳王堅定秀敏公主是清白的,苦於沒有證據,給不出任何晉國想要的說法。
晉國的十萬大軍,向陳國開進了二十里,眼看著,胡州就要保不住了。
各地相繼出現異象,這個村子,一夜之間死了所有的燕子;那個村子,一夜之間牆體崩裂;還有的村子,從地下挖出帶血的器皿。
外間議論著,陳王聽信讒言,過於寵幸后妃,導致后妃干政,禍亂朝綱。天現異象,陳國要被滅國了。
陳國上下,人心惶惶,民心不穩,人人咒罵陳王和楊昭儀。說楊昭儀就是商紂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
住在邊境的百姓,害怕戰亂之苦,皆是拖家帶口逃亡他國。
列國嘲笑陳王,暗自裡,以此為戒。
民間傳唱著,諷刺陳王的歌謠:陳王賠了夫人又折兵,死了公主,失民心。
正當陳國內憂外患時,申時乙站了出來,&ldo;臣堅信,秀敏公主乃明理之人,不會自殺,更不可能與司馬將軍有所苟且。&rdo;
申時乙說:&ldo;天下皆知晉國求娶秀敏公主,晉國完全沒有理由,冒天下之大不韙,必是有人為了個人利益,殺了人,說成是公主自盡。&rdo;
申時乙表示,他願意親自前去晉國,只要他誘之以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威,授之以漁,繩之以法,導之以行。
他相信,晉王不是庸人,再加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一定能說動晉王退兵。
如此境地,陳王死馬當活馬醫,只好同意申時乙出行晉國。
也不知道申時乙和晉王談了什麼,最後,晉國真的查出真兇,是使者大膽妄為,秘密殺害公主,查清案情後,晉國當真退了兵。
並且和申時乙協定,兩國互市,二十年內不能發生戰爭。
二十年的太平,足夠陳國崛起,安居樂業了。
申時乙此行立下大功,歸國後,即刻被封為御史大夫。
聽到這裡,原來民間傳言,說申時乙是因為進獻美人,才封的御史大夫一事,也只是傳說而已了。
宇文博以為此事該告一段落時,申時乙暗中對和親的事,大做文章,民間又傳開了。
說御史大夫臨危受命,處事進退有度,有大將之材,君子風範。
反觀陳王宇文博,都在說他昏庸無能,被女人矇蔽了雙眼,不納忠言,致陳國百姓於水火,陷入被動,實乃不堪國之重任的君主。
此事愈演愈烈,這以後,陳國只知御史大夫,不知陳王。申時乙竟然也預設此事。
宇文博忍無可忍,想要處決申時乙時,皇權旁落,為時已晚。
申時乙已經做大,並且利用遊說晉王之事,奪得陳國途經晉國的,沿線幾大州所有的兵權。
午夜時分,更闌人靜時,宇文博終於理清條理,追悔莫及。這通通都只是申時乙的局,和晉國連謀的局。
他們都被利用了,包括楊靜嫻,包括秀敏,包括王大人,更包括他這個陳王本人。
宇文博在楊靜嫻處,借酒消愁,喝的爛醉如泥。
醉後,他才敢放聲痛哭,痛恨自己的大意,養虎為患,&ldo;寡人當年從陵縣回來時,就不該猶豫不決,應該果斷殺之。&rdo;
他恨啊,陳國經過這番風起雲湧的變化後,大局已定,陳國將不再是他宇文氏的陳國,要改姓申了。
楊靜嫻也恍然大悟,她被申時乙利用了,虧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