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2/2 頁)
進行收復緬甸南方的艱苦戰鬥,新一軍按兵不動,以&ldo;屏護中印公路安全&rdo;為理由拒絕調遣。於是氣急敗壞的蒙巴頓勳爵從印度飛到重慶,試圖說服蔣委員長顧全大局,支援他把收復緬甸的戰鬥進行到底。勳爵的努力幾乎等於白費,頑固的中國委員長從來對恢復大英帝國在緬甸的殖民統治不感興趣。在經過多次討價還價的會晤之後,最後還是由勳爵的私人朋友蔣夫人出面斡旋,委員長才勉強給了英國人一個面子,同意讓新一軍&ldo;有限地配合盟軍作戰&rdo;。但是,作戰區域決不超過&ldo;曼德勒以北地區&rdo;。
下旬,新一軍第五十師奉命南下作戰,沿仰(光)密(支那)公路向曼德勒推進,僅僅一月便連克南帕卡、錫箔、猛巖、臘戌、南渡、西保、叫脈、眉苗等大小數十座城鎮,並於四月初與英軍在皎克西會師。遂停止前進,駐守原地待命。五月一日,盟軍收復仰光,駐印軍奉命返國,各軍師恢復建制,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取消。
這樣,從中國遠徵軍首次入緬作戰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三年又三個月,終於以勝利宣告結束。
二次大戰後,根據官方公佈的數字,中國方面在中緬印戰場上先後投入兵力達四十萬人,其中還不包括相同數量的支前民工;英美盟軍投入陸軍三十萬人,飛機兩千多架,坦克裝甲車三千四百多輛;日本帝國累計投入軍隊四十萬人,飛機八百多架。
中國軍隊付出的代價最大,累計傷亡接近二十萬人,約佔參戰官兵人數的一半。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中華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在中印緬戰場舊址(國內部分)保山、騰衝、松山、龍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修建中國抗日烈士國殤公墓和紀念碑(館),以昭後人,告慰為國捐軀的二十萬烈士英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