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 頁)
書記的職務上撤下來,但仍被留在莫斯科,任相當於蘇聯部長級別的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葉利欽不再是蘇共政治局候補委員,但他仍是蘇共中央委員。後來戈爾巴喬夫常常遺憾地說,他應當把葉利欽派到西方國家去當大使,當時這樣的空位子是不少的。
葉利欽常常出人意料而且毫無原因地解除自己親近人物的職位,而且被撤職者幾乎從來不被任命新職位,葉利欽也不想再與自己不久前的寵臣見面。
普京做出的幾乎所有任命與人事變動也都非常突然,通常也不做任何解釋工作,從來沒有事先向媒體走漏任何風聲。甚至在普京最親近的親信中,知道即將進行重要任命的也就是三四個人。在很多情況下,普京往往是先宣佈這樣或那樣的人員變動,然後再簽署相應的總統令。在上面列舉的所有例子中,普京的做法非常謹慎,他不想在幹部政策上製造新的麻煩與新的敵人。他儘可能不感情用事,也不使用貶低的手段。普京對那些工作幹得多、而且幹得好的官員極為愛惜,但他也並不忽視那些能力稍差一些人的貢獻,他儘量不與那些反對他的政治家與商人們發生正面衝突。但毫無疑問的是,普京將在自己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對政權進行實質性的變動。
普京與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
2000年1月10日,弗拉基米爾·普京簽署了第一個關於政府人員系列變動的總統令。此前一天,他曾把財政部長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叫到克里姆林宮,並建議其擔任政府總理。當時普京本人無論在形式上還是事實上,仍然是俄羅斯政府總理。“我建議您試一試。”普京如此說道。卡西亞諾夫同意了,於是第二天就被任命為惟一的一個第一副總理。在後來的幾個月中,普京仍舊主持政府最重要的會議,但政府許多例行會議就由卡西亞諾夫來主持。
俄羅斯報紙當時很少評論對卡西亞諾夫的這個任命,人們覺得這只是臨時的技術性任命,而當時所有人都在關注的是弗拉基米爾·普京本人的個性與他的競選活動。只有幾家報紙刊登了卡西亞諾夫的簡歷。這位未來的總理1957年出生於莫斯科州的松採沃市。《政權》雜誌對此嘲諷道:“卡西亞諾夫的惟一缺點是他出生在莫斯科州的松採沃市,而不是聖彼得堡。”
卡西亞諾夫畢業於莫斯科汽車公路學院,論專業他是工程與建築師。大學畢業三年級後,他去部隊參了軍,曾在莫斯科軍區服役。此次服役的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克里姆林宮儀仗隊度過的。卡西亞諾夫在蘇聯國家建設委員會工作過幾年,從1981年起,他調到俄羅斯聯邦國家計委對外經濟聯絡部工作,逐漸把精力集中在對外經濟聯絡與財政方面。俄羅斯國家計委被取消以後,卡西亞諾夫繼續在俄羅斯經濟部工作。從1995年起,他開始擔任俄羅斯財政部的副部長。
在克里姆林宮執政的第四年(9)
俄羅斯的部長几乎每年都要更換很多,但卡西亞諾夫一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主管國外貸款與外債問題。1999年2月,卡西亞諾夫開始擔任俄羅斯財政部第一副部長。眾所周知,在普里馬科夫下臺以後,謝爾蓋·斯捷帕申被任命為俄羅斯政府總理。斯捷帕申本來對財政部長一職有自己的人選,但葉利欽在1999年6月堅持任命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擔任財政部長。在普京接替謝爾蓋·斯捷帕申擔任俄羅斯總理以後,他沒有對俄羅斯政府的人員做任何變動。
普京競選俄羅斯總統獲勝以後,在他正式就職之前,俄羅斯報界就任命新總理問題做了很多推斷和猜測。曾經被提到的人選有:謝爾蓋·斯捷帕申、阿列克謝·庫德林、尼古拉·阿克肖年科,但提得最多的卻是米哈伊爾·卡西亞諾夫的名字。在那個冬春季節,他有條不紊地、很內行地管理著政府的事務,很快進入了白宮主要工作的軌道。作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