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1/5 頁)
臨近選舉(23)
與許多人一樣,麥德維傑夫先生的確也總是喜歡將普京和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做一番比較。走進克里姆林宮之前,普京名不見經傳,幾乎在所有政治評論家的心目中,普京都屬於最沒有希望成為俄羅斯總統人選的那類人。之所以能跨越俄羅斯的權力顛峰,無疑全靠葉利欽為他鋪路、搭橋。葉利欽執政期間,國家杜馬的反對黨氣候很盛,動不動就和總統叫板,葉利欽提出的政府總理候選人,他們說駁回就駁回。地方領導人更是各自為政,以地方諸侯自居,俄羅斯的聯邦法律在有些地區甚至無法產生效力。普京雖然也遇到過很多問題,但從沒有出現過任何威脅執政地位的政治危機。他就任總統以後,國家杜馬反對聲音減弱,控制國家杜馬多數的黨派打出的口號居然成了“跟著總統走”,普京提出的法律提案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在杜馬順利獲得透過。與此同時,普京的政權垂直政策給地方領導人敲響了警鐘,從前根本不把莫斯科權力中心當回事的那些地方諸侯,都感覺到新總統的威嚴權威,一改我行我素的傳統做法,爭先恐後地向克里姆林宮表達順從和忠誠。對比葉利欽和普京俄美關係上的立場,也不難發現有明顯的差異。即使是俄、德、法三國抱在一起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的時候,普京也不像葉利欽那樣虛張聲勢,而是不止一次地重複這樣一句話:“俄羅斯反對戰爭,但不反對美國。” 顯然,普京充分了解到俄美兩國實力過於懸殊,預設了兩國關係的不平等性。
四年執政下來,普京在經濟領域並沒有採取什麼特別的政策,但是公務員、教師、醫生的工資漲了,老年人能夠按時領到退休金,軍人的津貼也有大幅增加。老百姓認準一個淺顯的道理:不管這錢是從哪裡來的,誰讓他們過上好生活,他們就擁護誰。普京執政以後,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從多年來的下降逐步轉為5%左右的增長——儘管很多人都清楚,這主要得益於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居高不下。長期以來,俄羅斯國內外經濟專家都在研究,普京腦子裡裝的是自由寬鬆的市場經濟思想,還是保守陳舊的計劃經濟觀念?實踐結果表明,普京的經濟政策既不同於西方倡導的自由經濟,也不是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對不同行業採取不同的經濟政策:國家嚴格控制石油、天然氣、木材、金屬、金剛石等能源和原材料的生產和出口,但對一般的生產和流通部門,國家很少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且還鼓勵企業之間進行公平、自由的競爭。
在普京的第一任期之內,俄羅斯發生過不少惡性事故,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沉沒。當時,普京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沒有在潛艇沉沒之後立即終止休假,從而招致反對派媒體的激烈攻擊。“庫爾斯克號”沉沒著實給普京上了一課,他也因此學會了如何應對突發性災難。車臣問題是俄羅斯一塊無法根除的痼疾,普京最初對其嚴重性認識似乎有些不足,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車臣問題恐怕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徹底解決的,必須做好與這一棘手問題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在組織反恐行動的同時,普京用了很大精力去恢復車臣的法律秩序,在車臣透過了新憲法,選出了新總統,車臣局勢也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普京扶持的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在當地很有威望,也具備控制危機局勢的能力,不過他卻在2004年5月9日被恐怖分子殺害,車臣再次陷入群龍無首的危機局面。3個月後,車臣內務部長阿爾哈諾夫被選為車臣總統,這個職業警察出身的新總統能否挑起穩定車臣的重任,就連普京本人現在也恐怕下不了最後結論。
2004年3月14日,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在麥德維傑夫看來,如果說普京4年前登上總統寶座與葉利欽有很大關係的話,那麼普京這一次競選勝利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實力,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