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路過隆福門的時候,胤禔就道:「汗阿瑪已經上朝了嗎?」
秦吉了哪知道這個,只得搖頭。在旁邊一直沒說話的全都才道:「回大阿哥,皇上這會還在御門聽政,一會您能瞧見。等到御門聽政散了,皇上就會去給兩位太后問安,一般是在巳時。」
胤禔點點頭,果然全都很管用,作為顧問行的徒弟,他知道、也認識許多人和事,對自己適應宮廷生活有幫助。
果然,辰時一刻,御門聽政已經開始了。胤禔停下腳步,站在月華門口正好能看見,乾清門下已經擺好了屏風、御案和御榻,朝臣們分列與臺階下頭,還有太監正在小跑傳送奏摺。
好大的陣仗,這就是聽政奏事嗎?
朝臣陸續或一人、或幾人自東階而上,在皇帝面前奏事。一般的朝廷大事都會寫在邸報上,而奏摺只是四品以上在京官員對某事的回奏或看法,這裡是理事的地方,卻不算帝國的權力核心。
胤禔看著,直到全都提醒他該走了。一行人從養心殿前面穿過,他回頭看了一眼乾清門後邊的南書房,那才是康熙朝的權力核心。裡面的人享受權力,也承擔責任,不過那還不是胤禔需要關注的地方。
慈寧宮既是個好地方,又有點麻煩。因為兩位太后這裡基本不說漢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說蒙語,交代下人的時候用滿語。
等康熙下朝過來請安,也會遷就倆老太太說蒙語,所以……幸虧有季蘭陪著,否則胤禔得哭。
雖然語言上有點苦手,不過胤禔還是很自在的,除了有季蘭這個玩伴之外,他在慈寧宮很自在。兩宮太后都不是特別拘束孩子的人,所以每天胤禔早上過來問安,然後和季蘭一起學滿語蒙語,等到康熙下朝過來,會考教他們倆。
這個時候兩位太后也會參與進來,往往因為孩子的小錯誤笑聲連連,皇太后和皇帝的交流也多起來,太皇太后顯得格外高興。
之後胤禔會和季蘭一起在慈寧宮歇晌、用膳,晚些時候還能在慈寧宮各處玩,踢毽子、抽陀螺。晚間會回到延禧宮那邊,和額娘納蘭氏一起吃點心,母子倆也說滿語。
現代人都知道,如果要學一門語言,最好的環境就是浸入式。處在一個穩定的語言環境裡,自然就學會了。哪怕是第二、第三語言,浸入式也比其他方法來得快。
何況胤禔之前在索爾濟家也有點底子,這樣一來,他的語言學習簡直是突飛猛進。比如,他這會才知道,季蘭的全名是哈季蘭,有親人之間親密友愛的意思。
這樣從名字入手,居然讓胤禔尋找到了一點興趣,雙語和他自己的漢字恢復式方法摻和到一起,倒是蠻有趣的。
因為他每天早早離開阿哥所,等到晚間才回去,那位哈達裡嬤嬤與原來的人也相安無事。就這樣,胤禔在紫禁城的第一個月就這麼過去了,目前來看,各方面適應的非常好。
「宮裡還是多些孩子好。」慈寧宮裡,皇太后又提到了這個話,太皇太后簡直哭笑不得,這又是什麼觸動了她的愁腸不成?
太后繼續道:「額娘發現沒有,季蘭都越來越活潑了,剛剛進宮那陣子,這孩子靠在您這不敢動,還是我哄著,之後就跟著咱們。還是得男孩子多些,能帶著姐姐妹妹的多走動走動。」
「會多起來的。」雖然不是直接對皇帝的擔心,不過皇太后能說這樣的話,太皇太后表示很欣慰,「那拉氏的萬黼阿哥也會長大,馬佳氏也又有孕了,一個一個,孩子們都會立住的。」
「倒是你。」太皇太后提點道,「等皇帝來了,你也問一問太子好不好。」
「媳婦明白了。」
看皇太后的表情,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明白……太皇太后搖搖頭,慢慢來罷。
皇太后卻彷彿突然想到什麼似的,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