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頁(第1/2 頁)
七月,皇帝病重。長安亂事未平,二皇子裴安以三萬兵馬護送皇帝駕臨東都,在洛陽宮中養病。
待叛亂平復,文武百官及九皇子裴淵奉詔至東都覲見。
皇帝臨朝,下詔安民,懲治封良為首的一眾判臣,並收斂太子屍身,歸葬皇陵。右僕射楊晟率百官勸帝節哀,為社稷故,請另立儲君。皇帝隨即大赦天下,下詔傳位於九皇子裴淵,自稱太上皇,擇日行大典。
大局已定,朝會過後,一場大雨剛剛結束,灰濛濛的天終於透出些敞亮來。
百官陸續退下,裴淵隨黃門步入後殿。
內侍宮人紛紛行禮,朱深迎出來,向裴淵一拜:「殿下。」
他的臉上,皺紋深深,素日裡總是蹙起的眉頭,今日也終於鬆開許多。
「阿公不必多禮。」裴淵上前,攙他起身,「阿公腿傷如何了?」
「好了許多,素日裡行走,亦不覺疼痛了。」朱深拍了拍裴淵的手,道,「殿下去吧,聖上今日難得精神好,能與殿下多說些話。」
裴淵微微頷首,邁步入內。
雖然已經入夏,但皇帝躺在榻上,身上仍蓋著一層薄褥。
裴淵行至床前,喚了一聲「父皇」。
皇帝睜開眼來。
他小睡了一會,眼睛有些模糊,只能依稀辨別裴淵的身影。
那身影修長筆挺,比他年前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你來了。」他緩緩道,指了指床前的小榻,讓裴淵坐下。
朱深奉上茶,香氣四溢。
皇帝聽著耳畔茶盞開合的叮噹聲,竟覺得心中難得的安寧。
他和裴淵,過去的每回相見都是針鋒相對,如今卸下重擔,才能平靜相處。
「方才殿上宣旨,我聽朱深說,你頗是詫異。」皇帝說,「傳位之事,朕不曾與你事先商議,望你見諒。」
第546章 秋歸(一百一十四)
裴淵無言以對。
這場叛亂,打破的不僅是以封家為首的朝廷格局,還有皇帝處事的態度。從前那個從內到外都強硬至極,不肯退讓半步的人,如今竟是看上去判若兩人。這「見諒」二字,裴淵已經聽過好幾回。
當然,他肯放下身段也不會改變什麼。
比如這傳位之事,皇帝嘴上說著見諒,實際上那聖旨已經當著百官的面宣讀,而裴淵就算不樂意,也只能當場接受百官朝拜。
皇帝看著他:「你可知,朕為何如此?」
「知道。」裴淵沉默片刻,道,「父皇怕我不願。」
皇帝沒有否認,淡淡一笑。
「朕太瞭解你。」他說,「你不願做的事,無人可勉強,故而也只能讓朕來當這一回惡人。」
裴淵不置可否:「父皇為何將皇位傳與我?」
「朕在信裡說的很明白,朕的皇位需傳與能人,你無疑是諸皇子中最有能耐的,朕為何不傳於你?」
裴淵反問:「在父皇心目中,太子是能人麼?」
皇帝抬起眼。
「朕記得,從前在京城裡,你也曾如此質問過朕。」皇帝緩緩道,「朕那時是如何回答得?」
「父皇並不曾回答。」裴淵道,「只指責我不孝。」
皇帝淡淡笑了笑。
「如今呢?」他問,「你可想明白了?」
「不曾。」裴淵道。
皇帝躺在枕上,看著上方描繪精緻的藻井,道:「在你看來,所謂能耐,是何物?」
裴淵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有任何一件,都算得能耐。」
「在你看來,太子便沒有麼?」皇帝道,「朕知道在許多人眼裡,他無德無才,不似人君。可你也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