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5 頁)
得需要三百斤的鐵用量,全國近三十萬兵士,上億斤!宋朝這個鐵產量需五十年以上才可以滿足。民間流傳太祖長拳與太祖棍法,說趙匡胤用的什麼盤龍棍,估計就是鐵不足,趙匡胤用木棍子代替武器往敵人腦袋上砸。剖開表面的假像,真相會讓人哭笑不得。
宋九囂張的態度讓一些官吏不滿意了,一個小吏說道:“小子,你胡說什麼,若大的唐朝,西到蔥嶺,北到遼東高麗,南到交趾,東到大海,一年產鐵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
“時代是在進步的,例如石炭,漢朝就發現了它,為何到我朝才漸漸運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聲對李崇矩說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須要有經營的頭腦,要不要試一試他們的天賦?”
“怎麼試?”
“我出一道題,將一張丈寬丈長的紙摺疊一百次,誰能辦到,我賞他一百金,你再賞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馬上搶著嘗試的,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說不可能的,那麼跟我後面培養一段時間,就可以重用。”
“胡說……”本來李崇矩想說這豈不容易摺疊!不是小紙,長寬達到一丈的紙多大面積了,但宋九說搶著嘗試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後面的話閉上嘴巴。
趙匡義站在邊上默想,道:“守則,你就試一試。”
李崇矩狐疑地看著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
皇上就賞你那一百金!
“放心吧。”
李崇矩將宋九的話在鐵案裡重新說了一遍。
果然罵聲響起一團,罵宋九胡鬧,只有一半人在沉思,至於說不可能的幾乎沒有一個人,餘下的紛紛要嘗試。官員沒有,他們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
李崇矩吩咐人拿來一張大紙。這時代的度量衡不標準,紙張生產也不標準,有的大有的小,拿來一張大紙,讓一個役作量好裁減後放在地面上,搶著走過來一個小吏,開始摺疊,僅是一會功夫,他額頭上汗如雨下。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四十六章 正八品
趙匡義與李崇矩開始發呆,又看著宋九,宋九笑嘻嘻地說:“二大王,李司使,這就是數學的真諦。你們來看,折一次,一分為二,折兩次一分為四,折四次,一分為十六。折八次,一分為二百五十六次。這幾乎快到這一張紙摺疊的極限。但折十六次呢,是六萬多次,若是折三十二次呢?是四億多次。若是折六十四次呢?一百次呢?”
李崇矩也冒汗了,手揮了揮,對那個想發財搶著上來摺疊的小吏說道:“好了,你可以回家養老。”
那個小吏悲催了。
宋九又說道:“簡單的未必那麼簡單,複雜的未必那麼複雜。唐人生產陌刀,多是達到百折鍛鋼,那麼摺疊了多少次?一百次還是一百次。因為每次摺疊後工匠重新錘打,變成一個整體後再折。又不是一百次,為什麼這種鋼會鋒利,在錘打過程中有一個碳化合金過程。表面上是摺疊了一百次,實際是將鋼的整體分成幾萬億億億個面切割均勻碳化,所以才生產出第一流的好鋼。這就是它的原理。然而我看到現在,居然未看到任何與技術相關的記載,李司使,你也有失職之處啊。雖是小道,它也是利國利民的小道,不能不記載。”
李崇矩還在發呆,顯然一個一百與幾萬億億億好象相差太遠,怎麼就聯絡到了一起?
這是一個很迷惑人的誤區,若非宋九用這個摺紙表演,多數人認為這種百折鋼僅是錘打了一百次,兩百面。實際每一次摺疊猱合再錘打折疊,不是兩面那麼簡單,小於二的一百平方,但遠不止兩百面。
“技術很重要,一項技術能使鐵產量增加一倍,再來一項技術又增加一倍,第三項技術又增加了一倍,實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