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替換角色(第1/2 頁)
當晚,三人回到了酒店,叫上了編輯老劉,點了飯菜,邊喝邊聊。
孫羿聽到要為他加戲這事,心裡還是很激動的。當然,他明白,戲份肯定不會多。
楊凡先表達了意見,劇組額外的預算不多了,但是多拍兩集戰爭戲,問題不大,只要餘敏和老劉這邊定好劇本,他有把握說服張製片。
有了楊凡這番話,這個事基本問題就不大了。幾人開始研究起來。
首先,劇本大綱不能動,只能加在襄陽大戰這一段中。依照孫羿本人的外形,年輕,帥氣,身材挺拔,騎術高明。那麼基本的人物外形出來了。
人物陣營呢,正派這邊,有主角楊過和小龍女,加不加孫羿意義不大了,那就只能是反派。一個襯托主角的反派。
原來劇本中最後襄陽大戰反派方,是金輪法王和蒙古大汗蒙哥,金輪法王不能動,那就只能分割蒙古大汗蒙哥,引出一個蒙哥的兒子。
人物背景呢,反派人物也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背景,不然不出彩,如何讓一個反派出彩呢,讓他惡到極致,與主角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主角。
但是問題來了,就襄陽大戰這一段戲,沒有那麼的戲份可以讓這個反派來表達出極致的惡了。
戲份不夠那就加設定,什麼設定可以讓觀眾在短短几集記住甚至為這個惡到極致的反派產生共情呢。
一個字“孝“。在華夏的傳統文化中,一個人無論做過多少十惡不赦的事,只要他揹著這個“孝“字,那麼他的所作所為,都可以是令人同情的,甚至於原諒的。
但是蒙古畢竟是侵略者,敵人的孝,我們絕大數觀眾是get不到的,那麼好,設定孫羿的母親是漢人。
這樣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反派,觀眾的共情就來了。
就這樣,也沒有改動原來的劇本大綱,就把孫羿融進去了。
蒙古大汗蒙哥的庶出王子,母親是被擄的漢女出身。
這個小王爺天資聰慧,為人殺伐果斷,狠辣異常。他一心為蒙古帝國大業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就是為了可以母憑子貴。讓宮中任人欺凌的母親得享富貴榮華。
這次主動請纓,作為先鋒跟隨大軍進攻襄陽,最後死於主角手中。就這樣,孫羿這短短的一生就結束了。
其實還可以繼續加劇情,什麼“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雷雨”,這些經典戲劇的設定隨便往裡加,前世百分八十的劇都是這路子,換個皮而已。
幾人商量到這,基本可以說孫羿的劇本定型了,但是這時候編劇老劉又有想法了,要不怎麼都說編劇腦洞都大呢。
老劉提議要給孫弄這個小王爺配一段感情戲。最好還是跟小龍女產生一點糾葛。
大家一聽急了,這可不興瞎弄啊,楊過和小龍的愛情才是神鵰的核心,你要是讓這個小王爺跟小龍女產生互動,尼瑪這劇本不崩了嗎,觀眾一看滿滿的毒點,直接棄了,這不得被罵死。
但是別說,孫羿聽到後還有些心動的。那可是劉藝菲,呸,是小龍女啊,誰不想...嗯,是吧。
餘敏看出了孫羿的想法,一臉調侃的對他說:“小子,你這個角色主要是為了戰爭場面,跟小龍女的互動和臺詞,你就別痴心妄想了,別說餘叔不照顧你,餘叔許你幾個特寫鏡頭,你眼神能表達出來什麼效果,我們最後看,效果好,放出去給觀眾當個懸念彩蛋,效果不好,叔給你帶回家留作紀念。“
說罷幾人一起大笑起來,只有孫羿一臉的無奈。
眼神有啥用,這是電視劇,小熒屏啊,不是電影啊。
最後,孫羿這個小王爺具體的場次,也被幾人定下來了。
一共五場大戲。
第一場,出征前在宮中與母親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