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留下副將駐守呼倫貝爾草原,木華黎領著五百侍衛以及郭進派去的管理,協助管理帳目的子弟兵就返回了溫都爾汗述職:五百多人實現了管理三萬多頭牲畜的任務,並讓牲畜數量增加了兩成以上。這不僅驗證了郭進企業化經營方案所能帶來的巨大效益,也讓大家看到了絕大利益。
可這讓鐵木真又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人口過剩。中原過億的漢人都不嫌人口過多,一個蒙古族才區區十五萬人口就在為人丁過多而煩憂了,說出來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但事實上這個問題卻確實是存在的。
按照郭進所定下來的方案來做,所能節省下來的勞動人口,將東蒙古的所有牧區開發到這個時代的極限,從事的牧業人員、皮毛加工、食品加工、醫療人員、教育工作者,滿打滿算也只要五萬人就足矣,再扣除五萬守護部落的職業軍人,也不過只需要十萬人而已。
那餘下來的五萬多人,則都成了養著吃白食的了。草原上的農牧產出本來就低劣得可以,現在計算出來,又要負擔如此多餘出來的人口,更是難於自給自足了。
難道要把這群吃白食的傢伙全殺了不成?那顯然是行不通的。這樣的話,要安置多出來的五萬多人,就只有兩種途徑了,一是讓他們從事另一種需要密集勞動力的工作,如農業、工業等;還有一種是透過征服,掠奪更多的土地和生活資源。
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時代工業發展的限制,對遊牧文明來說,第一種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選擇第二種方案才更符合他們的生存習性,這就使得遊牧文明為了所謂的生存而富有侵略性,想來一般人口中的草原異族生性殘忍好殺,可能就跟這種生存習性大有關係。
這要是換成了農耕文明的話,那就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問題也直接影響著兩種文明進化的快慢。試想一下,同樣給你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千個勞動力。若是用於放牧,可能只要一百人就夠了,其餘九百人都是白養著的,你若實行的是原始社會的平分制度,那努力工作的一百人肯定是不會幹的。
而若是封建主義、社會主義或是資本主義制度,那九百人只有淪為乞丐的份了,而出於人道主義或是防患他們生存不下去而造反,你就只能白養著他們,而且待遇還不能太差。
與其當然這樣不如採用奴隸制,以貴族待遇,集中最好的一百個人才從事生產,以最小的消耗延存著那九百人的生命。換成農耕文明的話,要開發一平方公里的耕地,一千人完全不夠,若是實行原始或奴隸制度,就算是傻子也不會為你賣力幹活的。
為瞭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你只能採用更高階的社會制度。當然,單就選擇社會制度,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馬克思說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受生產力的制約,遊牧民族一般採用較為落後的生產關係,但落後的生產關係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第七十七章 規劃
那就是極易暴發內部矛盾,不管是自詡最是文明的美國還是自認最愛好和平的法國,都身體力行地告訴了我們,解決內部矛盾的唯一方案就是對外侵略,掠奪他人的財物,轉嫁民眾的視線,以平民怨。
如果你不想讓一個民族去侵略別人的話,那你就得讓這個民族的生存有保障,這裡的保障不是僅僅指解決溫飽問題就好了的。你得讓這民族的生存條件,不會跟周遭民族相差得太遠,不然的話,那問題就大拉。
這也就是後世中國為防內蒙古、西藏、新疆的獨立,而不得不每年從沿海地區拿走大把的銀子,進行入不敷出的西部大開發,以彌補西部依靠低價輸送能源給資源貧瘠的沿海地區的經濟劣勢。
要想解決草原民族南征燒殺搶掠中原的行為,短視者自是將草原民族趕盡殺絕,自炎黃到民國,哪一個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