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5 頁)
離人的淚,他夾了一筷子。
珍珠丸子入口爽滑,未及咀嚼已滑入肚子,清甜過後,口中慢慢浸出苦。劉弗陵吟道:“惜剪剪碧玉葉,恨年年贈離別。”
竹公子這道菜的碟子化用了折柳贈別的風俗,菜則蘊意離人千行淚,都是暗含贈別意思。
侍女看了一下雲歌給的答案,忙笑著說:“恭喜皇上,竹公子的第一道菜正是此菜,名為‘贈別’。”其實不管對不對,侍女都早就決定會說對,但現在皇上能猜對,自然更好。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請用第二道菜。”
看著漂浮在湯麵上的星星好象是南瓜雕刻而成,入口卻完全不是南瓜味,透著澀,和先前的苦交織在一起,變成苦澀。
劉弗陵在滿嘴的苦味中,吟出了相合的詩:“人生如參商,西東不得見。”因心中有感,這兩句他吟誦得份外慢。
參商二星雖在同一片天空下,卻是參星在西、商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不正是相隔天涯不能相見的人?
“恭喜皇上,此菜的菜命正是‘參商’。”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請用第五道菜。”
劉弗陵神思有些恍惚,未看桌上的菜,就吟道:“何以長相思?看取綠羅裙。”
劉弗陵吟完詩後,卻沒有選菜,只怔怔出神,半晌都沒有說話,眾人也不敢吭聲,最後是於安大著膽子輕叫了聲“皇上”。
劉弗陵眼中幾分黯然,垂目掃了眼桌上的菜,夾了一筷用蓮子和蓮藕所做的菜。蓮心之苦有如離人心上的苦,藕離絲不斷正如人雖分離,卻相思不能絕,“此菜該叫‘相思’。”
看菜名的侍女忙說:“正是。”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請用第六道菜。”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請用第七道菜。”
上一道菜的味道,是下一道菜的味引,從苦轉澀,由澀轉辛,由辛轉清,由清轉甘,由甘轉甜,最後只是普通的油鹽味,可在經歷過前面的各種濃烈味道,吃到日常的油鹽味,竟覺出了平淡的溫暖。
“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請用最後一道菜。”
劉弗陵端起最後一道菜餚:一碗粟米粥。靜靜吃著,一句話不說。
公主忐忑不安,皇上怎麼不吟出菜名?莫非生氣了?也對,這個雅廚怎麼拿了碗百姓家的粟米粥來充數?正想設法補救,卻看到侍女面帶喜色。
侍女靜靜向皇上行了一禮後,把佈菜的選單雙手奉給公主後,退了下去。
公主府上其他未能進來服侍的宮女,看到佈菜的侍女阿清出來,都立即圍了上去,“清姐姐,見到皇上了嗎?長什麼樣子?皇上可留意看姐姐了?”
阿清笑說:“你們是先皇的香豔故事聽多了吧?如今的皇帝是什麼心性,你們又不是沒聽聞過?趕緊別做那些夢了,不出差錯就好。”
拉著她手的女子笑道:“清姐姐嚇得不輕呢!一手的汗!”
阿清苦著臉說:“吃菜要先猜謎,猜就猜吧!那你也說些吉利話呀!偏偏句句傷感。我們都是公主府家養的奴婢,皇室宴席見得不少,幾時見過粟米粥做菜餚?而這道菜的名字更古怪,叫‘無言’,難道是差得無話可說嗎?真是搞不懂!”越到後面,阿清越是害怕皇上會猜錯。雅廚心思古怪,皇上也心思古怪,萬一皇上猜錯,她根本沒有信心能圓謊,幸虧皇上果如傳聞,才思敏捷,全部猜正確。
公主開啟布帛,看了一眼,原來謎題就是“無言”,難怪皇上不出一語,公主忐忑盡去,帶笑看向皇上。
慢慢地,劉弗陵唇角逸出了笑。
若是知己,何須言語?菜餚品到此處,懂得的人自然一句話不用說,不懂得的說得再多也是枉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