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立嗣(第1/3 頁)
藩王海外就藩,聽上去是個好事。
畢竟許多人寧為雞頭不願鳳尾。
但在這個十七世紀,海外的情況與國內大不相同。
就說水土不服問題,大明南方人去北方都容易出人命,更何況去海外了。
吃喝拉撒,都不盡人意。
哲宗皇帝的四個兒子,就已經繼嗣了三位藩國,老大則繼承大明皇位。
據禮部統計,四十九位藩王中,絕嗣,也就是目前並無男丁存活,或者說是男丁都夭折的,已經多達八人。
不過嘛,男人至死是少年,五六十還大展雄風的也存在。
畢竟最年邁的也才六十來歲,努努力還是有機會的,不需要提前招嗣子。
世祖皇帝的葬禮,隆重而又嚴肅,包括朝鮮,日本,緬甸等外藩君主也來了。
宣武皇帝高坐龍椅,一身黃色龍袍盡顯天子氣派。
在他身下,跪著五十幾位君主,身著不一的團龍袍,體態年齡各異,但卻無不恭敬,臣服於大明皇帝腳下。
偌大的亞洲,幾由其主宰。
四十歲的年紀,正是政治的黃金時期。
可以說這是一副歷史時刻。
這同時也是大明的盛世年華。
宮廷畫待詔們自然接到了任務,親自見證了這個時刻,並且要求作畫。
油畫,中國畫,相互競爭。
不過,相對寫實的油畫,更得君心。
故而,整個葬禮期間,宣武皇帝雖然面色嚴肅,但卻是打心底裡高興。
藩王還是第一次如此齊全。
錫蘭王朱河成,第一次來到北京,參與到了這般時刻。
作為第二代君主,他有幸來到北京,真切地見識到了大明的風采。
開國君主朱賜,享年六十三歲,廟號太祖,諡號為高,即弘遠啟聖英武聖德孝高大王。
禮部因為錫蘭王國之事,爭吵了數月,最後鑑於其是世祖認證的建文後裔,故而納其為內藩,享受郡王待遇。
因為是內藩,故而錫蘭可以光明正大地從國內招募移民,這讓朱河成喜不自禁。
錫蘭統一全島數十年,漢人的規模雖然不斷增長,但財政的壓力讓他們無法大規模的購買,尤其是南洋諸藩的競爭,故而其漢人數量只在五萬左右。
相較於百萬的土著,漢人是真正的少數派。
可惜,駐京貢使卻表達了悲觀:
“殿下,錫蘭太遠,中國百姓並不願去。”
大明的概念包括了諸多藩國,故而藩國一般稱大明為中國,或者中土、本土。
“哦?”朱河成坐下視窗,看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百姓,一時間感慨道:
“中國尋常百姓的布袍,我錫蘭也只有中產之家才買得起,難怪不願意去。”
“盡人事,總比咱們買賣來得強,中國人丁太多,總有貧窮的。”
就在他二人議論時,忽然有人求見。
“殿下,是南安伯!”
“哦?”朱河成一愣。
南安伯府雖然只是伯爵,但卻出了一任首輔鄭森,雖然死去多年,但卻讓南安伯府名聲大振。
更關鍵是,南安伯府在南洋經營海貿,船隊無數,名聲可是不小。
“外臣鄭克臧,拜見殿下!”
年近五十的鄭克臧文質彬彬,一點也看不出是勳貴子弟,身體勻稱,讓人一見就心生好感。
朱河成也忍不住上下打量:“鄭伯倒是儀表堂堂,不愧是鄭氏掌門人!”
“不知鄭伯有何事?”
鄭克臧輕聲道:“外臣此來乃為私事!”
原來,鄭家的一直在南洋經營,諸多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