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第1/2 頁)
那謁者就將那奏疏先轉給了皇太弟,皇太弟看過,瞠目結舌。
接著,奏疏就到了馮延巳手中。
馮延巳展開一看,也是一呆。
「東海開國縣公、清源軍節度副使、漳州刺史臣陸寧謹奏:臣赴漳州地,深感萬事艱難,唯有恪盡職守,節制漳州跋扈之吏,安撫猶心向南之閩民,皇恩至此,非不厚也,然何此地吏民,皆心背離?廟堂之高,聖人之慮,必知之,晉江王留從效,為門庭之寇心腹之害也!臣念君心浩浩,盡心求全,然賊留從效不感君恩仁愛,大逆不道,竟勾結吳越,起兵叛亂。蠱惑土蠻襲擾不果,現狼子野心,偽善盡去,以三千牙軍進犯漳州,臣苦口相勸,賊兵置若罔聞,欲行破城之叛,臣唯有討之!天幸聖天子庇護,臣以羸弱之軍,破賊之甲眾……」
一看,這就是東海公的手筆,絕無潤色,辭藻都是那麼的……不講究,但事情卻是簡單扼要的就說得明明白白,只是,這道奏疏,越看越是令人心驚。
東海公在奏疏裡,竟然說他擊潰了襲擊漳州的留從效牙軍,而且,俘敵傷兵在內,有千餘人,殺敵四百三十五口,留從效賊兵三千,大潰而特潰。
這,這也太誇張了吧?
鎮兵成為節度使私有,便可以稱為牙軍,也就是留從效最精銳之軍馬,總共其牙軍才多少人,超不過五千數。
結果調動一多半襲擾漳州,反而被東海公擊潰?而且,看殺敵俘敵數,便是戰事中活下來的軍丁,只怕也嚇破了膽,再沒有戰鬥力。
報了戰果後,東海公更奏道,「留賊疲憊,當是進剿之機,唯有民心難收,臣冒死諫,請鄭王為泉漳都護,令閩之民,深慕天恩,軍民順和,皇恩所至,臣提討逆之師,必事半功倍,破留賊,平泉州,指日可待!」
第七十三章 京華煙雲(下)
奏疏的最後,東海公卻是希望聖天子能以鄭王領泉漳節度使,以皇族遠赴閩地,如此,可以令當地閩民感覺到自己等,不是化外之民,從大義上,打擊留從效,如此,才能真正收復閩民之心。
而東海公在這裡的言辭,多了幾分豪氣,倒符合那個無法無天整天張嘴就賭三十萬貫的傢伙的性格,沒寫上什麼提本部人馬,為聖天子踏破泉州天闕,想來已經很剋制自己了。
只是,不管怎麼看,這奏疏,好像,都不怎麼真實。
怎麼可能呢?東海公那幾百典衛,擊潰了留從效精銳,還要進襲泉州?言之鑿鑿很有自信的能平定留從效?
馮延巳心裡怎麼都不明白,可如果說東海公是胡吹大氣,那他圖什麼啊?僥倖逃得性命,不趕緊來金陵請罪,卻遣人送來胡吹一通的奏疏?就算犯癔症了,也沒這麼玩的吧?
「左相……」看馮延巳拿著奏疏,怔怔出神,孫晟卻似等的有些急了。
馮延巳點點頭,將奏疏傳給他。
孫晟看得很快,隨之冷哼一聲,「定是癔症又犯了!」他能坐到現在的這個位置,自然不是愚鈍之人,但人一旦深信一件事,這件事突然反轉的厲害,那下意識就會不想相信。
李煜因為坐在另一側,所以,最後一個接過奏疏,看了幾眼,就愣住。
唐皇已經看向謁者,「傳陳覺和那鄭……」謁者小聲:「鄭東升。」
唐皇頷首,「傳!」
很快,樞密使陳覺和鄭東升從殿外走進來,兩人一直在殿外候著呢。
鄭東升親自送東海公的奏疏戰報到樞密院,陳覺見事關重大,不敢耽擱,立刻領著鄭東升來勤政殿。
作為閩人,鄭東升是第一次來金陵,殿中寶座坐的是皇帝,其餘不是宰相就是親王,老頭有些慌,進殿後就叩首:「臣,漳州別駕鄭東升拜見天子陛下!」嘭嘭的磕頭。
漳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