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ldo;因為我掌握了這一程式,所以當蔣介石問我有什麼意見時,便知接見已進入尾聲,我若再不抓住時機,他就要抬屁股走人了。我立即接過他的話茬兒說:我有意見。顯然,我的話大出蔣氏預料,他&l;嗯&r;了一聲,並開始用手抹臉。&rdo;
蔣介石有個習慣,每逢不悅或厭倦之際,就下意識地用手抹臉,先從額頭抹,然後依次是眼瞼、臉頰、下巴。趙浩生注意到蔣介石表情的變化,不緊不慢地說:&ldo;我對臺灣的六年國民義務教育制度印象很深。&rdo;
臺灣的&ldo;六年國民義務教育&rdo;制度,始行於60年代初期。該制度的推行,使臺灣小學教育穩步發展,數年後兒童就學率達到9752%,由此又促進了中學教育的迅速發展,臺灣中學由1961年的299所增加到576所,小學升中學的比率達到7466%,為循序提升層次的&ldo;九年國民義務教育&rdo;制度的出臺,奠定了基礎。這是蔣介石到臺灣後的主要政績之一,故而津津樂道於此。
聽趙浩生說到這兒,蔣介石已經抹到眼瞼的手停了下來,眉頭頓時舒展了,興致勃勃地問趙浩生:&ldo;怎麼,你對六年國民義務教育也有興趣?&rdo;&ldo;相當關注。&rdo;
於是,話題從此說開,一發難收。原定10分鐘的接見,結果持續了45分鐘。從辦公室出來時,沈劍虹對趙浩生說:&ldo;你真幸運,今天總統情緒這麼好,談了這麼長事件,這種情形實在是太難得了!&rdo;
&ldo;採訪之後,我寫了一篇報導,世界各國的華文報刊均刊登或轉載了,唯獨臺灣報刊未登隻字。&rdo;&ldo;為什麼呢?&rdo;我問道。&ldo;因為我把蔣介石寫成了一個人而不是一尊神。當時臺灣的新聞媒體在描述蔣介石的時候,也有一套&l;四節12字&r;格式的套語。&rdo;
&ldo;有意思,您是否還記得?&rdo;&ldo;大致是這樣的,叫做:&l;戎裝佩劍,兩目炯炯,&tis;&tis;&tis;&tis;(此節視不同場合而變異),連稱好好。&rdo;言畢,趙先生淡然一笑,從這一笑中,我體味到一絲對中國傳統尊神心態以及由此派生的宣傳定式的不以為然。
巴黎的喬治五世大街上,有一座飄揚著五星紅旗的建築,趙浩生在這座建築前徘徊了許久/趙浩生忘情地撥通了中國駐法大使館的電話/喬冠華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道:我們究竟是不是青面獠牙
作為《中央日報》的老記者,能於此次臺灣之行中單獨採訪蔣介石,趙浩生已經感到此行不虛,身心俱慰了。然而在飛機從桃園機場起飛後,兒女們一連串率直的問話,一下子又讓他墜入無盡的惆悵。
兒女對趙浩生說:&ldo;爸,這就是中國嗎?你不是說中國很大嗎?&rdo;&ldo;這並不是中國的全部,這只是中國的一個省。&rdo;當飛機臨近香港,趙浩生指著舷窗下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蜿蜒海岸線,對兒女們說:&ldo;你們看,那雲彩底下,海岸線勾勒出的那一大片陸地,都是中國。&rdo;
說到祖國,趙浩生話語多了起來:&ldo;在那爿大陸上,有長江、黃河、萬裡長城,住著七億多跟你們爸爸和你們長得一樣的中國人。爸爸就是在那裡生長的。你們的爺爺、奶奶,和所有的親戚都還在那兒……&rdo;
&ldo;那你為什麼不帶我們到那裡去看望他們呢?&rdo;孩子天真的問話,使趙浩生的眼眶濕潤了,頓了頓,像是對兒女,也像是對自己說道:&ldo;現在還不能,但總有一天,總有一天,我們會回去的!&rdo;
從此,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