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2/3 頁)
亞。波斯人對聖城耶路撒冷圍困3周後奪取了該城,這對基督教徒是特別沉重的精神打擊。該城被攻陷後,遭到數日的焚燒搶劫和大屠殺,君士坦丁大帝建築的聖墓教堂也被大火焚毀。這對拜佔廷帝國產生了破壞性作用,特別是包括基督受難十字架在內的最為珍貴的聖物悉數落入波斯人手中,並被押送到泰西封。615年,波斯軍隊對小亞細亞發動新的攻勢,其部分部隊進抵博斯普魯斯海峽。敵人此時從兩個方向進軍君士坦丁堡,波斯人從東方,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從北方逼近首都。皇帝本人於617年在伊拉克拉與阿瓦爾人汗王交戰中,也幾乎成為背叛行為的犧牲品。[24]帝國最富庶的省區埃及在619年的春天也開始被入侵,不久就完全陷落,這就使拜佔廷首都的糧食供應受到了嚴重威脅。
這樣,波斯人就幾乎控制了整個近東地區,看起來阿黑門尼德王朝時代的古代帝國將重新復興,這幾乎是幾年前查士丁尼成功恢復古代羅馬帝國時的歷史再現。但是,波斯人的失敗似乎來得更快,其衰落也似乎比拜佔廷帝國來得更嚴重。在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部落湧入巴爾幹半島,以及波斯人不斷入侵帝國東方省區的災難性日子裡,伊拉克略一直在策劃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這一改革將為拜佔廷帝國注入新的活力。其基本工作是將省區重新組建為軍區,這意味著與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統治管理制度的原則徹底劃清界線,因為這些原則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敵人尚未佔領的小亞細亞領土此時被劃分為大的軍事區域。[25]如同拉文那和迦太基兩個總督區一樣,小亞細亞各軍區是軍事管理單位,每個軍區分別由各自的首腦&ldo;將軍&rdo;統轄,他們相當於早先的總督。這種單位不完全等同現存的省區行政劃分和組織機構,省區在軍區制下還繼續保留了一段時間,而軍區的行政首腦總督地位僅次於&ldo;將軍&rdo;。[26]很顯然,&ldo;將軍&rdo;掌握最高指揮權,特別是在一個軍區裡包括著幾個原來的省區,由此也清楚表明將軍的地位高於總督。這樣,新的管理體制就明確地打上了軍事化的烙印。這一制度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士兵駐紮在小亞細亞地區,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新設立的軍事區域都被稱為&ldo;軍區&rdo;。也就是將軍隊編制中的通用稱呼&ldo;軍區&rdo;()借用到軍隊士兵實際駐紮的領土上來。士兵被授予不可剝奪的土地權力(在後世的史料中被稱為&ldo;軍役地產&rdo;,),條件是世襲,但服軍役。[27]這樣,新制度就是古代&ldo;邊防軍&rdo;制度和總督區產生的政府形式相結合的產物。正如在早期的邊境地區,軍隊囤兵在土地上,又如同在總督區,行政管理體制中具有強烈的軍事因素。[28]當整個帝國本身都面臨緊急防務需要時,就必定要採用這些已經在邊境地區和西部部分地區行之有效的制度了,西部地區當時已經與帝國中心地區斷絕了聯絡。伊拉克略重建工作的結果是,拜佔廷帝國在小亞細亞地區和沿海各島嶼的領地先後組建起亞美尼亞軍區、東方軍區、奧普西金軍區和海上軍區。[29]當時,再往東去的省區還在波斯人控制下,而後不久就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因此,在這些地區不可能推行軍區制。同樣,在巴爾幹半島也因為相同的原因而無法推行軍區制。這也確實可以清楚地表明,在這個地區,降臨於帝國的災難的嚴重程度。拜佔廷統治管理(包括軍區制在內)在相當長時間以後才逐步地推行到巴爾幹半島的這些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參見第101頁和第157頁以後部分)。在此後的一個世紀,小亞細亞地區最初那些龐大的軍區被再度分化,這樣就出現了一些新的軍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