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2/2 頁)
朝本來是以現在的農曆正月作為正月的,殷商改朝換代,把夏代曆法的十二月作為自己的正月,周人改朝換代,又把殷商的十二月(也就是夏代的十一月)作為自己的正月。夏商周這三代不同的正月被後人稱作「三正」。
「三正」的說法來源很早,在《尚書·甘誓》裡就有記載。《甘誓》據說是大禹或夏啟在一次軍事總動員上的訓話,其中說到敵人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五行」和「三正」對舉,意思似乎是很明確的,所以直到宋代,對於「五行」,經學家們都沒覺得這裡邊有什麼問題。從元代以後,異說才開始出現,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定論。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夏時還沒有出現相生相剋那種意義上的五行觀念,這個「五行」,或說是五種基本的物質分類(就好比我們把物質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一樣),170或說這就是「天道」,171或者說這是指「五行」的本義,即現在所說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172
對「三正」的解釋從漢朝就有分歧了。《尚書大傳》把「三正」解釋為「三統」;馬融解釋為「建子、建醜、建寅」,是為「三正」;鄭玄則說「三正」是「天地人之正道」。
如果取《尚書大傳》和馬融的說法,這就引起了一個問題:如果每次改朝換代都要這麼變一下,歷史紀年豈不亂了?
但正朔並不會永遠這麼變下去,並不會令人無比頭痛地從「三正」最後變成「十二正」,而是「事不過三」。一種說法是:正月只在建寅、建醜、建子這三者之間反覆迴圈;另一種說法是在夏代以前一直是建寅,到殷商革命才有建醜,周人革了殷商之命才有建子。173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