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第1/2 頁)
她唇角扯出個淡笑:「我雖不曾研習過《平帝史鑑》,但也是讀過幾輪的,朝史宮史都不曾有過梅氏子這個人,既然無憑無依,我就不好妄議人家的生前身後事。」
林氏聞言張了張嘴,剛要反駁,穆熙雲卻不給她這個開口的機會,緊接著又道:「不過我倒是知道另一樁,想來各位夫人也曉得。」
「昔年太祖皇帝和昭懿皇后膝下麼子敏誠親王,不就是放著世家貴女不娶,非要和端武襄侯採蘭贈芍麼?兩個人的事在民間都廣有議論,最終攜手到帝後跟前,力排眾議,得了首肯。」
「端侯就不必說了,『武襄』二字一看便知;敏親王諡號『誠』,諡法有雲,從容中道曰誠,秉德純一曰誠。如此可見,後世並未因所愛為男子而否定二人的德行功績,相反,此事書於國史,流傳到今天,也成了一段白頭相併的佳話。」
在場的幾位夫人大族出身,自然都是讀過國史的,她話音一落,大家來了興致,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林氏本意就是試探穆熙雲對楚珩之事是否知情,卻不想自己竟看走了眼,這穆夫人不僅對此一清二楚,還不以為恥,甚至覺得理所當然。
她心頭火起,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好發作,冷冷笑了一聲,道:「穆夫人此例恐怕不妥,端武襄侯是何等人物,少有威名,瑚璉之器,梅氏子一個佞幸焉能與之相提並論?」
她話音帶怒,在場眾人不知內情,一時間摸不著頭腦,面面相覷。
「少有威名?」穆熙雲緩緩重複了一遍這四個字,微微笑了一笑,「端侯雖有大能,但他十七歲的時候,其實也不過一小有才名的風流世家子罷了,離威揚九州還差得遠呢。」
端侯是上了皇家玉牒的「敏親王妃」,後人議前人之功,難免會修飾一二,林氏不解穆熙雲這話何意,但後者也只是提了一提,繼而便道:「不過林夫人所說也算不得虛言。」
她似乎有意息事寧人,幾位同坐的世家夫人見狀紛紛打起了圓場,轉了別的話頭,林氏心有不快,但也不好再多辯。時至午間,幾人略說了幾句話,很快便有莊子裡伺候的婢女來請她們入宴。
話不投機半句多,穆熙雲沒有再與林氏她們同行,喚了個侍女去尋楚歆,略坐了一陣才往前頭去。
然而才剛轉過走廊,迎面便看到林氏正站在前方,顯然是專程在等她,沈黛也在其身旁。
穆熙雲沒有再避,走上前去頷首道:「林夫人。」
「穆夫人,」林氏還禮,道:「這是小女沈黛。」後者上前福身。
穆熙雲神色淡淡的,略一點頭:「我知道,方才已經見過了。」
「不。」林氏微笑說,「穆夫人並不知道,所以我再來與您講清楚。先帝駕崩前曾留過口諭,指顧家大小姐顧柔則以及小女沈黛為今上后妃,以輔聖躬、以興宗室。」
因未有明旨,這事兒只在帝都一些世家內部傳了傳。穆熙雲久在漓山,自然未曾探聽過這些,聞言頓時明白過來林氏針對楚珩的緣由。
她心念電轉,很快將這事捋了一遍,面上神色不變,平聲道:「林夫人所言我是第一次聽說,不過我倒知道另一件事,顧家大小姐早從去年秋月便開始議親相看了,今上還許了賜婚恩典,林夫人也有所耳聞吧?」言下之意便是先帝口諭算不得數了。
林氏搖了搖頭,微笑道:「小女與顧家大小姐不一樣,太子既立,裡頭的門竅不消我多說,穆夫人一想便知。」1
「我們文信侯府沒有膽子拿先帝口諭開玩笑。穆夫人,我專程在這裡等您,是想與您掀開天窗說幾句亮話,想來您已經知道了,您的愛徒楚珩和陛下……咳,」林氏虛咳了一聲,看著穆熙雲,語氣誠懇道:「年輕人一時想差走錯了路,只要能懸崖勒馬及時回頭,我們這些做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