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劉邦卻一改先前的張揚,劍鋒懸凝空中,一動不動,將如浪峰波谷般飛瀉的劍氣盡數收斂。
他所採取的戰術,是後發制人。當他感覺到對方的殺氣猶如排浪襲至的時候,除了後退避其鋒芒外,似乎別無他途。
後退,也是一門藝術,講究攻防之道的人必須練就的一門技術,善使者不僅可以封死對方的後續變化,而且可以以氣機扼制對方向前的氣勢。惟有如此,才能首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尋找機會實施有效的反擊。
慕容仙眼見劉邦從馬上向後掠出的身形,不由得心中大驚。劉邦的這一退,恰似行雲流水,整個動作輕靈飄逸,了無人為的痕跡,顯得自然流暢之極。
他心驚之餘,借這一矛貫出之勢,長嘯又起,已從馬上縱身撲擊。
長矛猶如惡龍般標前,生出一道道利如鋒刃的強勢氣流,頓時打破了虛空中原有的平衡。
沒有人覺得這是一杆沒有生命的鋼矛,更沒有人敢將之視作無物。當它躍入虛空的剎那,它就像是一頭張著血盆大口的惡獸,彷彿欲吞噬一切的生命。
劉邦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線縫,注視著長矛在虛空中推進的速度與變化,突然冷哼一聲,就在對方的矛鋒擠入自己劍鋒所及的三尺之內時,手中的劍化作一陣狂飆,疾射而出。
在谷底暗黑不明的光線對映下,暴射出一道雪白的劍氣,以無聲之勢迎著矛鋒而上,指向了慕容仙的眉心。
誰也不知劉邦所用的是什麼手法,更不知道他看到了慕容仙矛法中的哪點破綻,只感到眼前一花,那道劍芒已經直迫慕容仙的面門,令人感到十分地詭異突然。
慕容仙所要做的,惟有橫矛格擋。
其實慕容仙無須刻意為之,也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他能夠跳出局內,作為一個旁觀者審視全域性,就應該發現在對方劍到的同時,自己的矛鋒就已經刺入了對方的胸膛。可惜的是,他的人在局中,劉邦正是睹他看不到這一點,所以才會有所針對,突發奇招。
“當……”氣浪狂湧間,劍矛轟然相擊,慕容仙身形一震之下,連退數步。
劉邦卻不退反進,劍鋒一振之下,幻化出萬千劍雨,籠罩八方。
慕容仙無法不驚,只這麼一下,高低立判。劉邦的功力的確勝他一籌,他惟有長矛揮動,盡力封鎖住對方來劍的角度,以期能擋住劉邦這一連串的狂猛攻擊。
“當……轟……”之聲交迭不停,劉邦的劍如刀法,由上而下,狂劈十三劍,每一劍都力若千鈞,行如流水,根本不給慕容仙任何喘息的機會。
觀者無不心驚,似乎很難想象僅憑人力可以使出這般嚴密與精妙的劍術來。
慕容仙的長矛揮起,完全是出於一種本能,跟著劉邦的節奏而動。最初的幾劍,他似乎還能勉力為之,到了十招之後,便是手慌腳亂,難以為繼了。
他的臉色一片蒼白,顯得十分難看。直到這時他才發現,其實接受劉邦的單挑也是一種失誤,而且是不小的失誤。如此一來,不僅讓他在軍中威信盡失,最可怕的是,他發現自己身上殘存的勇氣也在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殆盡。
他只有退,在劉邦的一劍破空之際,他的長矛陡然擲出,棄矛而退。
棄矛是無奈之舉,任何一個武者若非情不得已,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兵器,但慕容仙卻有兩點理由迫使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其一,這不是他心愛的無羽弓,而是隨手得來的兵器,棄之絕不可惜;其二,他要成功地從劉邦瘋狂的劍勢之下全身而退,棄矛攻擊無疑是惟一值得考慮的戰術。這樣不僅可以打亂劉邦攻擊的節奏,取到減緩壓力的作用,而且至少為他的後退贏得了時間,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時間,對他來説,也已足夠。
所以慕容仙沒有一絲的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