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三 火星站(第1/2 頁)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正文卷二九三火星站產能爆發的結果就是,火星軌道平臺的十二個大型框架,已經生產完畢,就等著月神系列貨運飛船,拖曳著前往火星軌道組裝起來。
之所以生產得如此之快,完全是因為這些框架的結構,主要是由鋼鐵和鋁合金構成。
經過多次改進,並且換代後的鐵合金,不僅沒有了低溫下冷脆的弊病,強度也遠遠超過了鈦合金。
而且還有一定的靈氣親和性,更容易成為靈材,這也是楊青選擇它作為火星平臺的主框架的原因。
因為火星平臺在太空的執行時間,至少也在千年以上。
要是在藍星上,過去了千年的時間,鋼鐵早就腐蝕,爛的不成樣子了,在太空中,雖然沒有氧氣這樣的毒藥,但是太陽風,宇宙射線的危害也並不少,這些都是人造建築,很容易受到損傷。
這種損傷表面上看不出來,天長日久的積累下,就能發現,好好的材料,已經變得千瘡百孔,不堪使用了。
當然那時候火星肯定改造好了,區區一千年,也沒有放棄的道理。
雖然宇宙很大,星辰無數,但是適合改造成為宜居星球的行星,真的並不多。
金星算一個,但是因為它離著太陽太近,極易受到太陽的影響,而且給一個星球表面升溫容易,降溫,並且降低大氣壓,才是最困難的事情。
宇宙是一個接近真空的環境,在裡面的東西,就只能透過輻射的方式,往外發射能量,哪怕所有來自外界的能量,完全被遮蔽,可按照這樣的降溫方式,時間跨度長達百萬年以上。
另外就是木星的幾顆衛星了,它們雖然算是衛星,但是每一顆都不比火星小多少,木星系統,算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太陽系。
它們的水不缺,距離太陽也不算遠,卻只適合小規模的改造。
因為他們的上面,有幾個難題,主要它們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海洋。
那就是被升溫到一定程度以後,海面液化,那時候木星引發的巨大潮汐,可不是藍星上的海洋潮汐可以比擬的,如果木衛二木衛三這樣的衛星和藍星的重力相當,那麼每天潮汐引發的巨浪,絕對會超過幾百米。
這種環境下,沒有任何船隻能夠在上面生存,給別說改造了。
所以火星有資格變成人類的另外一個母星,絕對沒有放棄的道理。
不過一千年以後,人類的科技進步,也是現在人難以想象的。
要知道人類從工業革命到現在,也不過區區二百多年的時間,這二百多年的變化,就算是最好的科幻作家,也難以全部寫出來。
所以一千年以後,尤其還加持了來自洪荒的符文體系,誰也不知道科技會發生怎樣的飛躍。
那時候也許增加引力的方式,是在火星的地心,增加一套能夠增強引力的裝置,甚至星球本身,就有了吸引光子的能力,就跟楊青在藍星的基地做的一樣,只不過那時候影響的範圍只有幾十平方公里,現在能夠覆蓋整個星球罷了。
這才是楊青只要求這些平臺能夠維持一千年,而不是像生命種子儲存庫一樣,時間以萬年計算的緣故。
事實上,這個礦架能夠存在的時間,遠遠超過千年。
框架會攜帶一定的磁場,能夠偏轉絕大多數襲來的宇宙射線和太陽風,保證太陽能面板,還有反光鏡的壽命,至少讓它們達到百年左右的使用壽命。
鋁合金在宇宙真空環境下的效能,並不比鈦合金差,唯一的缺點就是,它們不適合進入大氣層濃密的星球,因為鋁合金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很容易被腐蝕燃燒。
鈦合金雖然儲量並不稀少,但是鈦不管是冶煉,還是加工,都極為困難,因為它對熱的傳導能力很差,要想大批,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