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九 撞擊(第2/2 頁)
到十度。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記錄的藍星氣候變遷實在太短,相對於動輒十萬年計的藍星氣候變遷,根本沒有可比性。
氣象學終究是一個經驗科學,沒有足夠的資料,根本沒有辦法建立一個完整的模型。
很快,放在火星上的監視器,已經可以清楚看見小行星的輪廓了。
到這時候,整顆小行星已經受到了火星引力的影響,速度也在慢慢增加,不過飛行軌跡已經朝著火星靠攏。
兩艘牽引飛船,正在開啟牽引繩,整個脫離開,勐然提速,朝著遠方飛了過去。
原本就已經處於鬆弛狀態的牽引繩,被收縮的力量牽引著,勐地收了回去,卻沒有任何落下來的趨勢,而是繼續保持原本的狀態,懶懶地蜷縮著,像彈黃一樣,又再伸展開,前端卻被火星的引力吸引,歪歪地火星的方向。
小嬡早已經計算清楚了未來的碰撞位置,正是處於火星北緯1865,東經2262度的奧林匹斯山。
奧林匹斯山不僅僅是火星第一高山,就算是在幾大行星,還有和火星大小相近的衛星上面,都算得上是第一高峰。
它高達21117米,比珠穆朗瑪峰的兩倍還要多,是典型的火山群,也是太陽系最大的火山群。
這一次11605會與它發生撞擊,到時候會發生什麼,誰也不清楚,畢竟以相對數千米每秒的速度,和他發生撞擊,會不會重新把它引燃,都是未知的事情。
在小行星上面固定攝像頭的第一視角下,它終究還是傾斜著,衝進了火星的大氣層。
火星的大氣層異常稀薄,減速能力極差,不過高速飛行的不規則星體,在遇到空氣的阻力以後,還是發生了破碎。
11605在空中摩擦,產生巨大的熱量,內部的水和其他一些易揮發物質膨脹開,頓時四分五裂,再加上受不了火星引力,不斷剝離的,身上鬆垮的岩石,它整個分解成為數個較大的隕石塊。
火星的空氣畢竟還是太少了,僅憑空氣的摩擦,根本無法讓小行星開始燃燒,它一邊飛一邊發出被空氣推到身後的灰白色煙霧,朝著奧林匹斯山撞了過去。
轟隆一聲,小行星就撞在了奧林匹斯山的半山腰,幾個大型碎塊幾乎同時撞在那裡。
雖然遠在太空中根本聽不到撞擊的聲音,但是佈置在火星上的感測器,還有地震儀,都清楚接收到了這次撞擊的聲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