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戰宥州(二)(第1/2 頁)
“這些人審得如何了?”大營內,邵樹德看著幾個被綁得結結實實的俘虜,問道。
“都是原胡洛鹽池的官吏,就住在附近,被遊騎逮住了,得了一些附近部族的情報。”李一仙回道。
“唔,審完讓他們帶路,出動義從軍去抄掠那些部落。”
“遵命。”
長澤,當然不止拓跋氏龜縮的一座城池。事實上這是一個縣,一個被拓跋氏當做核心經營了數十年的縣,擁有大量部族和人口。拓跋氏據守的縣城,裡面塞了一萬兵,外加許多物資,可能還有部分手下的家屬,早就滿滿當當,能把全縣的人都塞進去?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此番定難軍動作還是很快的,先鋒騎兵控制烏延城後,大軍主力數日內就先後抵達。而烏延城離宥州不到四十里,快速行軍的話一天即至。也就是說,定難軍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充裕。抽調本部及附庸部落精壯入城,然後轉移剩下的老弱婦孺,這事並不容易,光草場和水源就限制得死死的,而且諸部之間還要協調,麻煩得很!
因此,自九月九日大軍主力抵達宥州城北紮營之後,邵樹德就下令義從軍出動去抄掠附近的部落。草原上一馬平川,視線無遮無擋,邵某人手頭有六千騎兵,無論哪個部落都隱藏不住自己的身形。
義從軍使野利遇略昨日來報,擊破一個逃跑中的小部落,斬首六百餘,繳獲牲畜萬餘隻。邵樹德不知道這個“斬首”有多少水分,他也懶得管這些部族的死活。繳獲的牲畜可以補充軍需,減少糧食的消耗,人口大家分一分,都是好處。
“大帥,魏將軍有軍報傳來,在百井戍一帶突襲了兩個部落,殺敵四百,餘皆逃走,不過繳獲牛羊馬驢兩萬餘頭。”李一仙從外入帳,報道。
“好!就這麼辦!”邵樹德笑道:“拓跋氏不敢出戰,某也不急。反正現在全軍三萬人都吃他們家的牛羊,用他們家的鹽,看他能忍到及時。俘虜的人口,義從軍不得私吞,先統一送至烏延城看管起來,戰後再行分配。牛羊留一部分充作軍需,剩下的同樣送至烏延城,然後讓綏州團練副使楊亮遣人送回夏州。”
“遵命!”
邵樹德就沒想過強攻宥州城。何必呢?裡頭起碼一萬兵,自己加上夫子才三萬人,強攻不值得,損失太大。但不攻城,不代表沒辦法對付你了。武威軍兩千騎兵、鐵林軍兩千騎兵、義從軍兩千騎兵,正在南下的經略軍亦有三千騎兵,抄掠一盤散沙的各部族,在無險可守的草原上不要太方便!
你不出來,我就繼續抄掠。屠滅你的死忠部族,搶走你的牛羊財貨,順便再招降一批,即便最後糧盡退兵,那也是飽掠而回。明年開春過後,我再來一次,你經得住幾回折騰?
諸將基本也是按照他的思路來行事的。抄掠丁口財貨,圍點打援,就這兩件事。宥州城拿不拿下根本不重要,邵某人帶的兵,從來都不以一城一地為得失,重點是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削弱他們計程車氣。從鐵林軍開始,最喜歡的便是野戰破敵,如果敵軍不和你野戰,那麼也不強求,自有其他辦法。
“麟州折家的人到哪了?”邵樹德又問道。
自己這個岳家對攻滅拓跋氏還是非常感興趣的。雖然邵樹德並沒有打算讓他們幫忙,但折宗本依然遣使而至,表示願讓折嗣倫帶兩千折家精騎,外加徵召的兩千部落騎兵,至宥州助戰。
這對老冤家!
邵樹德對此無可無不可。折家雖然是外鎮的,但人家也是党項酋豪嘛,党項內部攻殺,想必朝廷也說不出什麼話來,更何況壓根就不會管。
算算時間,折家四千餘騎應該已經過了銀州,到夏州北境了。以騎兵的行軍速度,幾日內就會抵達,屆時聚集在宥州城外的各軍騎兵將達到一萬三千騎,嚇都嚇死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