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為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2/2 頁)
而也是在這一天晚上,夏州那邊有信使過來,說朝廷有旨,加封邵樹德為靈州東面行營招討使,討伐靈州叛將韓朗、康元誠,但並未就靈、鹽二州的歸屬給出任何說法——理論上來說,朔方節度使轄下還有會州兩縣。
“都什麼時候了,朝廷還在玩心眼!”邵樹德哼哼冷笑,道:“東面行營招討使,某率大軍討完了不走,誰敢來當節度使?”
“大帥,田令孜之輩貪得無厭。咱們前後送了兩千匹馬了,還有不少錢帛牛羊,何必再管朝廷詔令,徑直取了靈州便是。六縣膏腴之地,數萬百姓,豈不都是大帥囊中之物,誰敢聒噪?”鐵騎軍使折嗣裕剛順利收取鹽州,心氣大漲,直接建言道。
“大帥,朝廷若將朔方之地盡入定難軍,這名義有了,招降起來倒也方便。靈州衙軍本就苦無錢糧才造反,聽聞定難軍士糧餉充足,再有大義名分,定紛紛來降。而今只有一個招討使名義,卻有些不美了。”陳誠說道:“不如先收取周邊諸縣、各軍城,再兵圍靈州,先漲一漲我軍士氣,再圖其他。”
“陳判官此乃老成持重之言。”邵樹德讚道:“封隱!”
封隱很快就一副手繪地圖掛了起來。
邵樹德指著上面沿黃河依次設立的諸城,道:“回樂、靈武、保靜、懷遠、鳴沙、溫池、定遠軍城、豐安軍城、千金堡等,如何取之,諸位可以議一議。”
盧懷忠、折嗣裕、王遇、關開閏、李唐賓等將都在這邊,眾人互相看了看,最後還是關開閏上前,道:“大帥,今宜分兵。一路偏師,折將軍領之,隱匿行蹤,取烏池、黑浮圖小路,繞道叛軍側後;大帥則親領主力,以堂堂之師,破溫池縣,趨靈州城。一正一輔,賊軍若出城而戰,則後有我軍三千鐵騎,形勢不利;若堅守不出,折將軍可從容收取北邊諸城、縣,大帥收取南邊諸縣,叛軍外圍盡失,只剩孤城一座,而今正是青黃不接之時,城中存糧有限,定守不長久。”
“大帥,此計可行。”陳誠看了一眼關開閏,然後道:“巢眾入長安之前,朔方軍亦不過兩萬人。後來,唐弘夫帶了萬人至關中勤王,龍尾坡之戰折損了些,入長安之役大損精兵五千餘,餘眾潰散了一些,剩下的跑回靈州。前陣子叛亂,自相攻殺,李元禮敗亡,鹽州又降了大帥,今靈州兵已不滿萬,即便算上州兵,亦不過萬餘,定無力分守各縣。大帥將兵三萬有餘,皆百戰雄師,分一軍而出,收取外圍諸縣,定令叛軍膽寒。”
分兵幾路,對後世看慣了小說、電影的人來說非常忌諱,認為是昏招,典型就是明末的薩爾滸之戰。但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將帥喜歡分兵呢?一是現實情況逼得你不得不分兵,二確實也有大利。
邵樹德說是統兵三萬有餘,但此時跟著他在鹽州城裡的兵還不滿萬。折嗣裕在鹽州開會,但鐵騎軍駐紮在州城以北九十里外的白池縣。武威軍在鹽州東南三十里,經略軍此時剛剛抵達宥州,義從軍在鹽州西南。
“分兵之策可行。”邵樹德說道:“鐵騎軍可先匿藏行蹤,不急著收取各縣。靈州堅城,某還是想著將賊軍誘出來,一戰定之。如今,就怕他們不出來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