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3 頁)
為了這些問題,兩個村子之間曾經相互有些不對付,甚至兩個合併之後,當時的村民們也還是更愛用過去的名字來稱呼自己的村子。
這種相互之間隱約對立的態度持續了好幾年,村裡的幹部問題更是老大難。
選寶家的人陳家那邊不滿意,選陳家的人寶家那邊又不幹,派遣別的姓氏的人到村子裡面去做工作,結果更是兩家都不買帳。
一個村子被一條小溪分割開,河西河東兩邊如同楚河漢界一樣,相互之間沒事從不來往。
打破這個僵局的是兩個人,分別是周全的爺爺周禮人和寶家長支的長子寶辰。
周全的爺爺是逃荒到陳家村的,被周全奶奶的父親,也就是陳家大表舅的姥爺給救了。
當初陳家的老爺子只是想做個好事,卻沒想到給自己的大女兒救出了一段好姻緣。
周家爺爺娶了陳家的姑娘之後,就在這邊安家落戶,憑藉自家祖傳的侍候花草的手藝,在城裡的園林管理處尋到了一份花卉養護的工作。
工作生活生子養家,周家老爺子的生活簡單快樂。
相較於簡單的周家,寶家這邊就要複雜的多。
寶家黃金家族的血統,族上在旗聽說曾經也顯赫過,村子裡面那套佔地好幾畝,前後三、四進的院子就是他們家的老宅子。
後來家族落魄,寶家那一代的長支長子機緣巧合外出學廚,後來更是憑藉本事在帝都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家國營飯店的總廚。
動盪開始時期,帝都那邊的寶老爺子因為成分不好躲災回了老家,在老家這邊娶妻生女。
因為住的近,周家和寶家的兩位當家人就成為了至交好友。
日子就這麼一直過下來,後來改革開放,寶老爺子帶著一身的好廚藝再度出山,在市裡經營私家飯店。
因為手藝好價錢合理,寶老爺子的飯店開的紅紅火火,而周家這邊卻是意外不斷。
先是周老爺子的妻子早早離開,後來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兒子與兒媳也因為搶救公家財產因公殉職,原本幸福的一家三代,頓時就只剩下周家的老爺子和當時還沒上小學的周全。
為了更好的照顧孫子,周家已經五十多歲的老爺子選擇了提前退休,爺孫二人守在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
當時兩個村子剛剛合併沒幾年,正是氣氛最緊張的時候,偏偏周禮人的岳父還被委任成了兩姓村的村長,那個焦頭爛額就不用提了。
為了支援老岳父的工作,也為了給孫子更好的生活,更為了想讓村裡的老少爺們有個手藝,村裡的人們不用在受親人分離只為掙錢的苦楚,周全的爺爺做了一件在當時非常時髦的決定。
他要在村子裡面蓋花棚養花,養的還不是常見的盆花,而是剛剛在東北這邊興盛起來的鮮切花。
作為一個大半輩子都在與景觀植物打交到的手藝人,周全的爺爺在鮮花的養護上更是有的超出常人的技術。
尤其他選擇種植的鮮切花卉,是當時市面上最流行用量也最大的,常人稱作是玫瑰,實際上是月季的鮮花。
周全記得有一年他爺爺從寶家大宅喝酒回來,曾經抱著他對他說:&ldo;阿全你要記得,月季是咱們國家的花種,咱們老祖宗從幾千年前就開始培育月季,名貴的品種不勝列舉。然而後人無用,到現在居然那些移植栽培的國家培育出來的月季品種居然要好過我們,知名度也遠超我們,真是給老祖宗蒙羞。&rdo;
那是周全少有的幾次見到爺爺落淚,年過六旬的老花匠心有不甘卻又無能為力的樣子,周全這輩子都記得。
花棚蓋好之後,周全的爺爺不但自己種植鮮切月季,還願意與村裡的人家無私的分享自己的技術。
不管是陳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