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幾天後,瀋陽兵馬趕到,與原有的兵馬合為一處。皇太極大喜,決定與 三大貝勒率三千輕騎先行,大隊人馬隨後接應。他乘夜間安靜,繞過錦州, 避開援軍,經過一晝夜急行軍,於第二天拂曉抵達寧遠城北崗。皇太極一看 寧遠城上旌旗不整,刁斗無聲,疑道:&ldo;這是袁蠻子駐守的城池,難道沒有 防備麼?此中必有詭計。&rdo;原來袁崇煥派出援軍後,便命人前往打探。這天, 探子來報,後金兵前來偷襲寧遠。這些早已在袁崇煥的預料之中,便下令偃 旗息鼓,以引誘金兵攻城;自己則率兩軍埋伏左右。與此同時,袁崇煥又令
飛騎前往錦州,速調回援錦兵馬。 這天,皇太極見西北來了一彪人馬,打著袁字旗號,急令金兵迎擊。戰
不多時,明軍故意在後敗退,皇太極驅兵追趕,將到城下,忽聽一聲炮響, 袁崇煥領兵從右側殺了出來。皇太極只好分兵抵抗。明軍越殺越勇,後金兵 兩頭受困,漸漸支援不住。猛然間,袁崇煥帶領諸將沖入中軍,萬弩齊發。 皇太極急令二將出戰,不防一箭射來,正中一將右臂,險些落馬。皇太極慌 忙鳴金收兵,一氣退卻二十餘裡,檢點人馬,已喪失過半。次日,前往增援 錦州的明軍已奉命回師,袁崇煥便派了二千人馬到城外掘壕,以車輛布成營 壘,內安火器,準備與後金兵決戰。
皇太極兵敗後,又在離寧遠二十里外的山崗後紮好了營寨。他想:寧遠 城屢攻屢敗,確實堅不可摧。經過軍事計議,決定引明軍出城交戰,以便將 明軍一舉擊潰。幾天後,皇太極又令金兵前往明軍陣前挑戰。可是,任憑你 罵得舌焦口燥,明軍只當沒有聽見。皇太極想,吾軍不可久待,否則糧草斷 絕,將會陷於絕境,明天必與明軍決一死戰!眾貝勒一齊勸阻,皇太極大怒, 用拳頭把桌子擊得砰砰響。大聲道:&ldo;如不與明軍決戰決勝,何以揚我國威!&rdo; 第二天清晨,皇太極率領後金兵嚮明軍圍裹而來。明軍抵擋不住,棄營 壘而逃。後金兵在後緊追不捨。袁崇煥在高處望見,心中暗暗高興。等到後 金兵漸漸靠近,便下令&ldo;開炮&rdo;,一時火炮齊發。後金人馬頓時大亂,不消 片刻,就死傷過半。皇太極知道中計,忙下令退兵。剛逃出一里多路,忽聽 驚天動地一聲炮響,殺出一彪人馬,為首的將領正是何可剛。他手舞雙槍, 直取皇太極。皇太極不敢戀戰,帶領眾貝勒及諸將,殺開一條血路,奪路而 逃。逃不多遠,又聽連連炮響,山左又殺出一彪人馬,原來明將滿桂奉命在 此伏擊,大砍刀嘶風舞雪;突然,山右又殺出明將祖大壽,方天畫戟映日生 輝,從兩邊兜了過來,攔住了去路。金將上前開路,圍住滿桂、祖大壽廝殺。
滿桂、祖大壽奮起還擊,不多時,連劈後金數將於馬下。
皇太極連連損兵析將,連自己的兩個太子也戰死在亂軍之中,他十分悲 痛,喝令諸將務必殺死滿桂。眾將拼力向前,只殺得黃塵滾滾,慘霧濛濛。 袁崇煥看得清楚,又指揮大炮轟擊後金兵,陣上炮火連天,煙霧騰騰。皇太 極見亂了陣腳,只好殺開一條血路,率領殘兵退回營寨。這一仗終以後金兵 失敗而告終寧遠大捷的勝利,雖被奸臣魏忠賢等據為已功,卻大大振奮了民 心。從此,明朝的北方邊境也暫時得到了相對的穩定。
(獻國)
烏蘭布通之戰
三百多年前,塞外有個叫烏蘭布通的草原,發生一次數萬人馬對壘的大 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蘭布通之戰。
康熙二十九年,伊犁河域大清王朝的叛臣噶爾丹暗暗投靠俄羅斯,在西 陲作亂,東佔喀爾喀藩部,另立王朝與大清分庭抗爭。這年夏天,塞外狼煙 瀰漫,噶爾丹率 10 萬精兵大舉東進,在烏蘭布通紮下營盤,兵鋒直指長城, 威逼中原。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