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西方貴族禮儀?呵呵(第1/2 頁)
阿姆斯特丹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的,
哥特式建築充斥著整個城市,每一個街道,每一個小區你都能看見,偶爾路邊也會閃現出一兩座現代主義科幻建築,你也無需驚訝,這裡是神奇的城市,古典與現代在這個城市裡碰撞,相融,最後一體,古典中帶著現代社會獨有的人文氣息,現代中又帶著歷史的底蘊,多一份則顯得過於激進,少一分則過於典雅。
荷蘭是腳踏車大國,隨處可見的腳踏車停車場比汽車停車場要多很多,平均每一個荷蘭人擁有三輛腳踏車,這個比例佔全世界最高,路邊綠樹成蔭,騎自行穿梭其中,也有一些意境,讓人心曠神怡!
阿姆斯特丹的路上沒有隨處可見的黑人和阿拉伯人,遊客數量也沒有巴黎那麼喪心病狂鋪天蓋地。
也許因為城市的氛圍,讓為數不多的遊客都比較安靜,也許靠近寒帶,黑色人種和阿拉伯人在這裡活不過冬天也說不定,沒有被黑人和阿拉伯人打攪,林清的心情十分的好。
林清繼承伯爵後的第二天,林清就開始跟皇室派來的一位禮儀官員學習歐洲貴族禮儀,林清看來,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歐洲人跟中國人比禮儀?我們開始上次所用糞坑的時候,歐洲貴族還在隨地大小便,據說法國盧浮宮裡只有一個茅坑,還是國王專用,其餘人,隨地解決。
但是林清一想到歐洲那些貴族手中的藏品,林清決定還是靜下心來學習,不懂禮儀是無法融入那些貴族的圈子當中的,他們是一群就算被砍頭,也要保持所謂的風度。
在林清看來,歐洲人的禮儀如果要跟跟中華傳統禮儀比起來,就是一個笑話,四不像,給人一種沐猴而冠的感覺,反而感覺良好的自鳴得意,四處宣揚他們的貴族!一場有十二人參加的聚會,準備了十二個杯子,只用壞了三個杯子,就算是一場文明禮貌的聚會!
大多數禮儀都是用不到的,比如覲見國王,比如戰勝歸來,比如等等等,但是還是要學習。
林清覺得他連基本的貴族之間的問候語都不用學,因為林清沒有一個貴族朋友,如果算有的話,唯一一個還是將貴族頭銜賣給他的斯特老頭。
學習這些的基本作用就是貴族之間的交流。如果你和正常人交流來這一套,人家估計你有病,而所謂的貴族就是一群有病,而且病的不輕的一群人。
禮儀官教的很仔細,要求他早上出門去感受歷史的底蘊。
林清心中十分想吐槽,你丫一歐洲小國和我泱泱中華談底蘊?不過當林清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頭時候,突然有些迷茫了。
林清在思考我們中國的底蘊在哪裡?歷史的底蘊可以從文化,建築,文明等顯示出來,可是林清仔細的回想了下,卻發現不知道從哪裡能看出中華的底蘊了?北京故宮還是六朝古都南京?唯一還有厚重歷史的恐怕只有西安了吧?
我們不斷的推到老的建築建立新的,讓自己努力的去追上所謂的西方文明,可是感覺自己居住的城市越來越陌生,為什麼呢?是社會的進步必須發生的變化嗎?
德國人有個言論很正確,那就是民族自信感要從建築物上表達出來,所以他們建造了一座座聞名遐邇的建築,而我們自己卻在不斷的推到那些曾經讓我們驕傲的建築,不斷的去建造新的建築物,而那些所謂的世界第幾高建築物,一點中國元素都沒有,自豪感從何而來。
而我們自己連簡單的保護都做不到,每年多少古建築因為保護不利而消失,又有多少倒在了喪心病狂的開發商手裡?
為什麼人走到長城上會感覺豪氣沖天,為什麼站在西安古城牆上會感覺磅礴大氣,這就是建築物帶來的自信。一股名族自信,我們可以自豪的告訴那些西方蠻夷,我們祖先產生文明的時候,你們還在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