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第2/2 頁)
與之針鋒相對,翁山蘇姬成立了&ot;國家民主同盟&ot;,制定了非暴力和不合作的政策。面對著軍政府巨大的壓力,她依然堅持在全國進行巡迴演說。
一九八九年四月五日,當翁山蘇姬和同伴們一起行走在一個城鎮的街上的時候,列隊計程車兵擋在她們的前面。領隊的軍官威脅說,如果她們再往前走,就要開槍。
翁山蘇姬要求她的支持者們站到邊上,自己獨自前進。在最後一刻,負責指揮的少校命令士兵不要開火。士兵們慢慢地把即將扣動扳機的手指鬆開了。
後來,翁山蘇姬平淡地解釋說:&ot;給他們一個單個的目標,比起把每個人都扯進去,這要簡單得多。&ot;
那個少校在最後一刻下令不要開槍,他腦中想的是什麼?也許被翁山蘇姬的勇敢打動了,也許他認識到依靠野蠻的暴力什麼也得不到。
翁山蘇姬面對槍口的那一刻,用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話來說,堪稱&ot;人類的崇高精神像星光一樣閃爍的時刻&ot;。我敬佩翁山蘇姬的勇氣,也願意讚美那名良知尚未泯滅的少校。
我想像著那個少校的模樣,他的黝黑的面龐,他的寬闊的額頭,他的濃眉與大眼。他也許也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從遙遠的鄉村走來。他的父母,飢餓的父母,還在茅屋中呻吟。
他猶豫了,汗水從帽沿滲透出來。
在那千鈞一髮的一刻,在少校的心靈深處,光明戰勝了黑暗、正義戰勝了邪惡。正如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蘭西斯?塞耶斯泰德所說:&ot;我相信,我們普通人感受到了,翁山蘇姬以她的勇氣、她的崇高理想誘發出了我們內心一些最美好的東西;我們感覺到,我們正是需要她這樣的人來維持我們對於未來的信念。這正是使得她成為這樣一種象徵性的東西,正是為什麼對她的任何虐待都使我們彷彿感覺傷害著我們內心深處的原因。這位被軟禁的瘦小女性代表著一種明確的希望,知道她的存在,這給我們以對於正義力量的信心和信念。&ot;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