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ldo;出不來?可是那些頭髮能出來,剛才差點沒活活把我勒死。&rdo;我說,我的手臂上現在還有很深的勒痕。
&ldo;方才,它是感受到了人身上的生人氣所以才勒你,幸好你身上的活人氣不足,否則你早應該給被它勒死。&rdo;啞巴說。
齊雨箬捏住棺材縫隙探出的如同黑色觸手的頭髮,那幾絲頭髮立刻纏上了他的手指,他用打火機燒,火一碰到頭髮,它就融化燒斷縮回去不少。他抬頭看看周圍,說:&ldo;一山雙穴有點意思。&rdo;
&ldo;兩個墓相距不遠,這裡的主墓室不在正東,而是偏南靠近之前我們遇到蟲子的那個穴位,可能是夫妻雙墓。&rdo;啞巴淡淡道。
齊雨箬說:&ldo;這是一座山中的兩個並排的陵墓,這種一山雙陵,在漢代才有啊。想不到你爬錯了盜洞居然誤打誤撞到了這裡。&rdo;
老周在一邊拿著礦燈一陣亂掃,說:&ldo;還真和剛才那個不一樣,大了不少。&rdo;
這種夫妻合用一處風水穴眼,卻分葬兩個陵墓的漢代最多。到唐代雖然也是開山建陵,但是妻子死後也不能在旁開一新墓葬下,而是直接和丈夫共用一個主墓室。至明清,封建禮教更加嚴苛,如果妻子死在丈夫後,那就只能葬在外面的偏墳,這叫卑不動尊。
墓葬的現象是基於人有靈魂,並且靈魂不滅。古代人們相信人死去只是的離去,靈魂還存在世間,所以墓葬的一切是為了死者死後的起居做準備的。
陵墓在歷朝歷代的發展中出現了三種形式:第一種叫&ldo;方上&rdo;。早期的一種陵墓封上形式,是以挖坑築石為墓,用黃土層層夯築呈覆鬥形而為墳,當時陵墓呈方形,因為秦漢時期以方形為貴。第二種是以山為陵。它是利用地形,以山峰作為陵墓的墳頭。像秦始皇陵這樣大型封土不僅費工,而且不安全,以山為陵則可以少花人力並可利用山嶽雄偉的形勢來體現帝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宏大的氣魄,而且還可以防止盜挖。唐代帝陵一開始就採用了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這樣。第三種是寶城寶頂。
帝王陵墓在秦、漢時期盛行&ldo;方上&rdo;封土,唐時&ldo;以山為陵&rdo;,北宋又恢復了秦漢舊制。元代是不建陵寢的,比如成吉思汗陵就是以馬踏平墳包。明清時對陵寢制度又做了一次改革,改的也更加的複雜。
因為最早的陵墓都是覆鬥型,所以盜墓又稱之為倒鬥。
齊宇圍著棺材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決定開棺。他的理由很簡單,棺槨雖然被開啟,但是棺材沒有,說明其他人知曉這粽子厲害,所以裡面的東西一定還在,說不定有大量的玉石陪葬。
我心想,真是賊不走空。他這麼推斷也有道理,晉代以前玉器多為王公貴族的喪葬、祭祀用品,尋常人很少用。所以,裡面的東西一定多為玉質且價值不菲。
簡單來說,玉器的發展時代為:神玉、王玉、民玉。漢代正巧屬於典型的王玉時代,隨葬的王陵中都有大量的祭祀品玉,特別是在棺材裡面,在這老粽子的身邊一定有不少的無價之寶,可惜晚來了,除了屍變的棺木以外,餘下的東西都被人搬空了。
齊雨箬有些不甘心的說:&ldo;天上又掉下一大塊陰沉木,我們是撿還是不撿?&rdo;
&ldo;當然要撿。&rdo;老周毫不猶豫的說。
&ldo;沒錯。即便是這裡頭的粽子厲害,我們沒把握全部拿到它身邊的明器,但是陰木棺材總能撬一塊帶走吧。他說。&rdo;
老周和齊雨箬商量著怎麼開棺,這個事情不是我能管的,不可能讓他們冒著危險下來一次什麼都不拿就光陪著我找我爸爸的線索,我不理他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