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3 頁)
相異的地方在那裡呢?嘴巴的辨別滋味,不必練習。無論哪一個人,只要是生嘴巴的, 都能知道滋味的好壞,不必請先生教。所以學校裡沒有&ldo;吃東西&rdo;這一項科目。反之,眼睛 的辨別美醜,即眼睛的美術鑑賞力,必須經過練習,方才能夠進步。所以學校裡要特設&ldo;圖 畫&rdo;這一項科目,用以訓練學生的眼睛。眼睛和嘴巴的相異,就在要練習和不要練習這一點 上。譬如現在有一桌好菜,都是山珍海味,請一位大藝術家和一位小學生同吃。他們一樣地 曉得好吃。反之,倘看一幅名畫,請大藝術家看,他能完全懂得它的好處。請小學生看,就 不能完全懂得,或者莫名其妙。可見嘴巴不要練習,而眼睛必須練習。所以嘴巴的味覺,稱 為&ldo;下等感覺&rdo;。眼睛的視覺,稱為&ldo;高等感覺&rdo;。
相關聯的地方在那裡呢?原來我們吃東西,不僅用嘴巴,同時又兼用眼睛。所以燒一碗 菜,油鹽醬醋要配得好吃,同時這碗菜的樣子也要裝得好看。倘使亂七八糟地裝一下,即使 滋味沒有變,但是我們看了心中不快,吃起來滋味也就差一點。反轉來說,食物的滋味並不 很好,倘使裝璜得好看,我們見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來滋味也就好一點。學校裡的廚房 司務很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做飯菜要偷工減料,常把形式裝得很好看。風吹得動的幾片肉, 蓋在白菜面上,排成圖案形。兩三個銅板一斤的蘿蔔,切成幾何形體,裝在高腳碗裡,看去 好象一盤金鋼石。學生走到飯廳,先用眼睛來吃,覺得很好。隨後用嘴巴來吃,也就覺得還 好。倘使廚房司務不懂得裝菜的辦法,各地的學校恐怕天天要鬧一次飯廳呢。外國人尤其精 通這個方法。洋式的糖果,作種種形式,又用五色紙、金銀紙來包裹。拿這種糖請盲子吃, 味道一定很平常。但請亮子吃,味道就好得多。因為眼睛幫嘴巴在那裡吃,故形式好看的, 滋味也就覺得好些。
眼睛不但和嘴巴相關聯,又和其他一切感覺相關聯。譬如衣服。原來是為了身體溫暖而 穿的,但同時又求其質料和形式的美觀。譬如房子,原來是為了遮蔽風雨而造的,但同時又 求其建築和佈置的美觀。可知人生不但用眼睛吃東西,又用眼睛穿衣服用眼睛住房子。古人 說:&ldo;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rdo;我想,這&ldo;幾希&rdo;恐怕就在眼睛裡頭。
人因為有這樣的一雙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實用之外又必講求趣味。一切東西,好 用之外又求其好看。一匣自來火,一隻螺旋釘,也在好用之外力求其好看。這是人類的特 性。人類在很早的時代就具有這個特性。在上古,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代,人們早已懂 得裝飾。他們在山洞的壁上描寫野獸的模樣,在打獵用的石刀的柄上雕刻圖案的花紋,又在 自己的身體上施以種種裝飾,表示他們要好看;這種心理和行為發達起來,進步起來,就成 為&ldo;美術。&rdo;故美術是為了眼睛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文化。故人生的衣食住行,從表面看來 好像和眼睛都沒有關係,其實件件都同眼睛有關。越是文明進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 人人都說&ldo;麵包問題&rdo;是人生的大事。其實人生不單要吃,又要看;不單為嘴巴,又為眼 睛;不單靠麵包,又靠美術。麵包是肉體的食糧,美術是精神的食糧。沒有了麵包,人的肉 體要死。沒有了美術,人的精神也要死‐‐人就同禽獸一樣。
上面所說的,總而言之,人為了有眼睛,故必須有美術。現在我要繼續告訴你們:一切 美術,以圖畫為本位,所以人人應該學習圖畫。原來美術共有四種,即建築、雕塑、圖畫和 工藝。建築就是造房子之類,雕塑就是塑銅像之類,圖畫不必說明,工藝就是製造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