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第1/2 頁)
在這些汽車行業以及相關製造業都在關注何星舟的下一場直播時,何星舟正在研究所內跟研究團隊一起研究無線充電技術。
他們的無線充電不是類似手機那樣便捷式電子產品的短距離無線充電,而是功率更大的,給金屬空氣動力電池充電的技術。
何星舟設想,他的電磁浮車可以採用多種充電方式。
其一就是最傳統的,利用充電樁充電。這樣無疑會降低物流運輸的效率,所以改進方案有更換電芯,只要更換金屬空氣電池的電芯,用時不過十秒,就能讓電池“滿血復活”!
這兩種方式,他們目前都能做到,何星舟仍然不滿意。
他期望磁懸浮車能夠做到完全無縫銜接的充電,這便是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
“消耗100單位能源,已解鎖短距離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在科技樹上,何星舟解鎖了這項技術。
在這項科技上,還有中距離,長距離,甚至以光年為距離的超遠距離能源傳輸技術。
比如利用光這種“波”將能量傳輸等等。這種技術,也是以後建造戴森球所需要的一種能源傳輸技術。
何星舟解鎖的,是利用電磁場能進行的短距離的能量傳輸。
將這些知識吸收掌握後,何星舟召開研究會議。
“諸位。”會議室裡,都是電力工程師和科學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國家電網以及電學、電磁學研究院。
“我認為,既然磁懸浮車需要在路面鋪設磁性材料,我們可以對路面磁性材料再進行進一步改造。”何星舟拿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給每個人檢視。
“早在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就做過無線電力傳輸試驗。他曾設想過把地球作為內導體,把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透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8hz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
“這個想法太過前衛,雖然沒能完成,但後來的科學家從理論推算,如果使用自由空間波導束波可以達到近乎百分之一百的傳輸效率。”
“現在我所設想的,便是在磁性路面鋪設一層裝置,可以使得電磁浮車與路面之間的磁場發生諧振。這段路面連線電網,將電能以電磁場諧振的方式傳輸給電磁浮車的無線電能接收器,將其轉化成電能,再儲存在電池中。”
“這樣一來,我們的磁懸浮車就無需停下來充電,或者更換電池!它在行駛的時候就能充電,將物流效率發揮到最高!”
這個時候,沒有人回應他的話,因為所有的專家都在閱讀他發放的材料,上面寫著《短距離電磁耦合感應無線電能傳輸系統設計方案》。
足足半個小時後,才有人陸續發言。
“從理論上分析,完全沒有問題!”一名電力學專家喃喃自語道。
“無線電力傳輸技術,我們一直有研究,但都是基於電磁波傳輸微波能源,轉化成少量電能。這種電能頂多只能讓手機電池充滿電,何總工方案裡的無線電力傳輸功率,至少是我們的一千倍!”電網的工程師握著方案檔案,激動的渾身顫抖。
“按照這個方案,不僅可以製作路面與電磁浮車的無線電力傳輸,還可以製作出短距離的無線電力傳輸裝置!”
“在我們國家的一些特殊地區,鋪設電線和電網非常麻煩,要是按照這種技術設計出無線電力傳輸塔,豈不是能給我們減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本?”
這些專家們已經開始發散思維,想到了這種技術的各種運用場景。
“是啊,這技術一旦推廣開來,傳統的電動汽車也能使用。還有其他的電子產品,如果安全效能得到保障,能完全推廣到家庭生活中。”
“一個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