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第4/5 頁)
軍戰士也許早就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這幾個東北軍戰死也沒有白死,不但在之前的戰鬥中斃傷了不少敵人,還透過引爆彈藥庫炸死了一百多名美日官兵,其中就有十一名三角洲特種部隊的特種兵。
隨著這次爆炸,美日聯軍快速攻佔天津的夢想也破滅了。
在大張莊的戰鬥中,美日聯軍僅僅保住了不到五分之一的物資,而且主要是難以引爆與引燃的軍輔物資,最重要的彈藥幾乎全部被東北軍炸上了天。
到底損失了多少彈藥,恐怕誰也說不準。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在a集團軍到達大張莊之後,美日聯軍就陸續向這裡運送了將近二十五萬噸彈藥。因為美日聯軍的遠端炮兵大多部署在戰線後方,所以囤積在大張莊的主要是供應給前線部隊的彈藥,又以坦克與戰車使用的炮彈為主。在d集團軍到達之前,a集團軍沒有發起攻擊,消耗的彈藥屈指可數。d集團軍到達之後,在大張莊進行了一次全面補給,大約帶走了五萬噸彈藥。在隨後的戰鬥中,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部隊又陸續將大約三萬噸彈藥送往前線。由此估計,當時在大張莊被炸燬的彈藥在十七萬噸左右,肯定不會少於十五萬噸。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要知道,十五萬噸彈藥,足夠d集團軍的所有作戰部隊在戰場上消耗一週。
相對而言,被東北軍毀掉的燃油造成的影響更加巨大。
與彈藥不一樣,供應給部隊的燃油大多囤積在大張莊,只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才由油料補給車送往前線,而d集團軍所有油料補給車最多裝載兩萬噸燃油,而當時美軍送往前線的燃油高達五十四萬噸。
別忘了,美日聯軍是一支高度機械化的部隊。
除了裝甲部隊之外,美日聯軍還裝備了大批車輛,即便在二線步兵部隊裡,各種各樣的軍用吉普車也是極為普遍的裝備。按照車輛與人員的比例計算,在美軍中,基本上每五名士兵就有一臺車輛。日軍的比例稍微低一點,也達到了每八人有一臺車輛。照此計算,d集團軍總共擁有將近四萬臺車輛。
為了讓這些車輛動起來,美日聯軍每天至少要向前線運送四十萬加侖的燃油。
事實上,真正的耗油大戶不是軍車,而是裝甲部隊的坦克戰車。
全部算上,d集團軍每天就算不作戰也要消耗一百萬加侖的燃油,大約是三千噸。如果執行作戰任務的話,這個消耗量還會增加三到四倍。原因很簡單,作為耗油大戶的坦克與戰車在不作戰的時候,即便執行巡邏任務,也只需要用較慢的速度行駛,而且在很多時候,用來執行巡邏任務的都是軍車。作戰的時候,坦克戰車都得開足馬力,特別是在野戰中,坦克就算開足馬力,也只能達到每小時四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在開足馬力的情況下,坦克與戰車的耗油量非常驚人。拿m1a2來說,裝滿一噸多燃油之後,即便在公路上行進,也只能行駛四百公里,而在野外,最多行駛二百多公里。實際上,因為操作不當等因素,m1a2的野外持續行軍能力往往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說,一輛m1a2在進攻中推進一百多公里就要燒掉一噸多燃油。一個師的上百輛坦克同時出動,即便只衝擊很短一段距離,都要燒掉數十噸、甚至上百噸燃油。實戰中,裝甲部隊經常迂迴前進,也經常折返,甚至得在停下來的時候讓發動機照常運轉,燃油消耗速度肯定非常驚人。
當然,別忘了,運送補給物資的車輛在到達大張莊之後,還得加滿油。
照此計算的話,當時囤積在大張莊的五十萬噸燃油,也最多隻能保證美日聯軍一個月的戰鬥消耗,實際上能堅持到二十天就很不錯了。
除此之外,大量被摧毀的補給車輛也給美日聯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