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1/4 頁)
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
如果說新一期的邸報給官場帶來軒然大波的話,那麼市井民間卻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百姓們很少在意官場上的事情,他們只在意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
跟官府邸報同一期出來的,還有最新一期的報紙。
這期報紙首版頭條就是趙駿作為政制院的代表,寫了一份關於“朝廷嚴厲打擊犯罪,掃黑除惡”的文章。
除此之外,還有呂夷簡、王曾、范仲淹等人投稿,都是對汴梁惡劣治安環境的譴責。
外城西大街,一個一瘸一拐的中年儒生走進了一家酒肆,他叫洪文,是個窮書生,以在街邊給人寫字謀生,偶爾也噹噹教書先生。
他進到了酒肆,排出幾個銅板,說道:“掌櫃,來一壺酒,一碟蠶豆。”
“洪先生。”
掌櫃的同情他的遭遇,每次都多送了一點酒,一點蠶豆。他將東西放在櫃檯上,隨後笑著說道:“先生最近可還好?”
洪文深吸了一口氣,將報紙放回了櫃檯上,一口氣把酒喝光,走路都飄了幾分,等掌櫃回過頭的時候,已經看到他離開酒肆了。
其中一個人的名字映入了洪文的眼簾。
隨著劊子手一刀落下,這些惡徒就再也見不到這個世界。
“都是大人物啊。”
掌櫃的想了想,從櫃檯下面又掏出一份報紙道:“這是今天早上送來的報紙,這裡面說皇城司現在正在招文吏,待遇優厚,先生可以去試一試。”
“斬!”
洪文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就站在櫃檯邊上,一邊喝酒,吃蠶豆,一邊看著報紙。
“什麼時候動刀啊?上面有沒有說?”
接著下面就是長長的名單,這是第一批要送上法場的。
但如今的汴梁,就算是街邊打架鬥毆,都隨時可能有一票開封府衙役上來把人抓走。
汴梁城外,楊柳岸,這次不是曉風殘月,而是密密麻麻的人海。
但等到車隊經過,就又是一片混亂。
他家境貧困,去年擺攤的時候因為交不起規費,被鬼樊樓在西大街黑社分舵的人給打瘸了腿,他連治腿的錢都沒有,更別說上街買報紙,所以訊息很滯後。
如今卻在外面高興地看著他們,看著他們死去。
是曾經被他們欺壓過的百姓,是曾經在他們視如羔羊的下等人。
“你們快看,這上面的名字,劉逵喜,這不是西大街義結社的把頭嗎?聽說他們背後其實是鬼樊樓,他也是鬼樊樓分舵的舵主。”
官場上對改制的事情議論紛紛,民間則更在意黑惡勢力被掃平的事情。
於是一批一批的犯人就被押到了臺上,他們很多人幾乎都癱軟地動不了,還有的嚇溼了褲子,有人嚎啕大哭,有人臉上麻木,還有的大罵不止。
“說了,三天後行刑,還是上次東城郊外的刑場,那裡以後怕是還得殺幾千人。”
早市正熱鬧,報童的到來又給市井注入了鮮活的活力。
此刻街頭違章建築本來就多,各種從兩側房屋延伸出來的棚子、鋪面、遮雨板弄得街道愈發狹窄,再加上人特別多,擠得中間只剩下一條縫。
“還有這個,王龍,是無憂洞一個分會的會長。再看看這個,李三才,又稱李三郎,是斧頭社的把頭。”
一晃三天過去。
生意好的還能維持生活,生意差的像洪文這樣,本身就賺不了幾個錢,對方還要收他的規費,交不上來就得挨毒打,對於貧苦百姓來說,幾乎要了他們的命。
街邊看熱鬧的人群裡,百姓們議論紛紛。
在一片亂糟糟的鬧市中,囚車隊伍如過街老鼠般艱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