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第1/5 頁)
第153章 制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
宋神宗時期的元豐改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頒佈《寄祿格》,官員的升遷都要參照《寄祿格》,官員的品階和俸祿標準不再需要透過宰相。
二是在恢復舊制的名義下,恢復唐代三省制,元豐改制後,將宰相的權力分割為左僕射和右僕射,分別負責門下省和中書省,並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員釋出命令。
這兩條總結就是,削弱宰相權力,讓皇帝直接參與到朝政中,從而強化了皇帝個人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雖然這裡面也有以階易官,使官員的職務與職稱相符合,減少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也減少了官員之間職務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諉的想象,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減少了財政不必要開支的內容。
但本質上來說,元豐改制依舊只是宋神宗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宰相權力的計策而已。而且元豐改制的影響僅限於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由於重重阻礙,效果更是甚微。
所以這次改制,與其說是改制,不如說是宋神宗想要擴大皇權的一次借題發揮。對於實際上的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冗官情況嚴重的問題並沒有造成多大幫助。
觀稼殿內,趙駿環顧眾人說道:“元豐改制只是削弱了宰相的權力,加強了中央皇權,而王安石變法需要的是提高官員的行政效率,改變官場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可惜宋神宗太執著於皇權,反而使王安石變法失敗。”
“大孫,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自己也常說加強皇權是對皇帝有利的事情,那為什麼元豐改制不能先加強皇權再改變官府行政效率呢?”
這機構竟然還能下到鄉?
“我”
趙駿搖搖頭道:“暫時不改軍制,軍隊的問題太大,是一個比冗官還要麻煩的火藥桶,一旦點燃,後果不堪設想。先把官制做好,再進行政治改革,最後再進行軍隊改制吧。”
顯然軍隊是趙禎的底線。
“各個地方?”
趙駿說道:“這對於司法來說非常不公平,容易造成冤假錯案。特別是地方官員,一個縣令有審查、緝捕、審判權,權力太大了,對於本縣百姓來說,生死全捏在縣官手裡,這不離譜嗎?所以明代設立都察院,就是為了司法公正。”
宋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雖然不像後世建國的時候,中原腹地的人口密度比宋朝高很多。但宋朝經歷農業革命之後,已經具備了各縣都有分支機構的可能。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
“已經做好了,這是各個部門的規劃書。”
趙駿搖搖頭道:“那沒有,咱們後世建國的時候這些機構就已經存在各縣了,當時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五億多人口。大宋是二百八十萬平方公里,一億兩千萬人口,比例其實差不多。”
呂夷簡心領神會說道:“加強皇權無大錯吧。”
趙駿搖搖頭,否認道:“大宋的更加複雜,亂七八糟的官職太多,導致冗官問題,職責不明確問題,行政效率極其低下。這弄得皇帝的權力小,百官的權力也小,大家都開始不幹事,那朝政不就廢了嗎?”
說好支援自己慶曆新政,解決冗官問題的呢。
怎麼回事小老弟。
由於政制院節制百官,開始政令天下,而皇帝又能節制政制院,就透過政制院控制了權力,猶如明初內閣以及清朝軍機處。
雖然樞密院沒有發兵權,但當時皇帝發兵需要經過樞密院。
分了他們的權力,確實不算一件壞事。
趙禎與幾個宰相對視一眼,深深地看到了大家眼中的震撼。
“那這樣的話,縣令豈不是什麼權力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