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起波瀾(第三更)(第1/3 頁)
眾人點評完陳恆的考卷,正要各自散去。又有一名考官急切的站起身,口中連呼道:“大人,學士莫急。在下手中也有一篇好文章,或能爭一爭這案首之名。”
韋應宏聞言大喜,不禁笑道:“看來這一科,也是能人輩出啊。快拿來,快拿來。”
那名考官大喜,小跑著將考卷送上前。韋應宏站在眾人面前,接過文章一看。先是不住點頭,又突然做搖頭狀。
考官有些不解,詢問道:“大人,可是此文有不妥之處?”
作為考官,要是手中能出一名案首,雖無獎勵可言,可大家都是讀書人,回去說給親朋故交聽,也是一件趣事。
韋應宏笑了笑,將考卷遞向裴懷貞,道,“一事不勞二主,裴師,也將此文看一看吧。”
這些考生不出意外,將來都會進入揚州書院。裴懷貞也沒謙讓,就當是自己跟這些考生提前見面。拿過文章認真讀上一番後,說道:“此人文采甚佳,遣詞華麗,文義合乎情理,只是氣象不足。如海,你也來看看這篇文章,看看老夫說的是也不是。”
林如海放下陳恆的文章,又將裴懷貞的文章接過,讀完之後,亦復笑道:“裴師,以後該罰他多讀一讀《大學才是。不過府試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足夠進前三了。也算是個可造之才。”
“確實如此。”韋應宏點點頭,又指著兩位考官道,“你們也相互讀一讀彼此看中的文章,可莫要說我們三人徇私。”
兩位考官連稱不敢,面前這三人。兩個狀元,一個探花郎。一個從二品的大學士,有‘北郭南裴’之稱的文壇領袖,一個是現任知府,一個有可能是下任知府。
他們哪敢有意見,只將文章接過相互賞閱一番。挑中陳恆的那位考官,看過同仁選中的文章後,也明白了裴懷貞跟林如海的點評。
這篇文章的破題之處,落在‘人皆有羽翼。拔人之毛,固所願而。拔己之毛,難也。”
這樣的破題法,亦是精妙的很。考官讀完之後,也覺得自己唇齒留香。既然如此,為什麼裴懷貞跟林如海又說他氣象不足,要多讀一讀《大學呢。
考官在心中細想過大學的內容,便馬上想明白原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新君登基後,極力主張孟子的仁政,鼓勵當下的讀書人要學以致用,以江山社稷、天下百姓為己任。文章中的這些話,若是百姓商賈之流說出,尚情有可原。可要是一位有志於官場的讀書人說來,不免不美。
與這篇文章比起來,陳恆的文章在遣詞上雖稍有不足,可在氣勢立意上,真是甩了對方几條街。至此一條,府試案首之名,已經不需要爭了。
兩位考官對視一眼,都知道陳恆文章中的份量,相互作揖一番,算是揭過此事。又請來韋應宏,拿下糊名紙。眾人才知道,做這篇文章計程車子是:興化縣,崔遊道。
韋應宏將崔遊道跟陳恆的文章一起放在公案上,算是認可他們前三的位置,只等最後做排序。畢竟只是府試,意在選拔可造之才,標準自然寬鬆包容些,不會像鄉試那樣咬文嚼字,稍有出格,便直接打落下來。
後面又讓他們等到一篇文章,相比起陳恆的立意高遠,崔遊道的破題精妙。這篇文章就如一柄寒徹的長刀,血淋淋的砍在揚州鹽商上。
文中細數鹽商的豪奢糜爛,又把自己去往鹽商府中獲得兩百兩的事情,也寫在其中。此人直言不諱道:尋常百姓,一年省吃儉用不過攢下十兩銀子。鹽商如此行徑,豈不是合了詩文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什麼拔一毛而利天下,要我說就該把他們的毛都拔乾淨,讓天下人看一看他們肥頭大耳的模樣。
此文用詞激烈,情緒高昂。偏生得此人文筆極妙,當